它影响了后来的湖畔派、新月派、象征派、现代派等众多新诗流派。
好在林子轩的这些新诗在这个时候段内发表了,否则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了。
今年可是新诗突飞猛进的一年。
1921年6月8日,在郁达浮的寓所,即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第二改盛馆,创造社正式宣告成立了,成员包括郭沫偌、成仿伍、张资评等人。
创造社到秋天的时候会在上海出版《创造社丛书》,其中就包括了郭沫偌的诗集《女神》。
《女神》是自由诗体的代表作,堪称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的作品。
《女神》的想象之丰富奇特,抒情之豪放热烈堪称诗界一绝。
其中的浪漫主义精神,喷发式宣泄的表达方式,奇特的想象和夸张,个人英雄主义等等,都影响了一代青年人。
颇有一种《女神》一出,谁与争锋的气魄。
而湖畔派的代表诗人汪静知的《惠的风》也即将出版。
其中对人生价值,大自然的探索与追求,对爱情的渴望等等也为新诗打开了一扇门窗。
还有林子轩的好室友徐至摩,同样在这一年加入了创作新诗的行列,新月派由此而生。
也就是说,即便没有林子轩,新诗还是会照常发展下去。
不过现在林子轩占据了时间优势,成了新诗的奠基者,别看只提前了几个月,这就是开创者和追随者的区别。
如果说胡拾的《尝试集》分开了旧体诗和新诗的界限,那么林子轩的诗作就给新诗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并指明了未来的方向。
《新潮》诗歌增刊一出,北平诗坛瞬间就喧嚣起来。
学生们都在谈论着这些新诗,热切的争论着,教授们也在交流,新诗成了一种潮流。
这还解决了白话文写作的困境,事实证明,用白话文也能写出优美的诗作,为文言文和白话文的争论增添了证据。
在这些读者中,有一位女孩子较为特殊。
她就是在北平上中学的林徽茵,看到《新潮》杂志上的那些诗篇,那个名字,她的记忆回到了去年的冬天,在英国伦敦的时光。
她从日记中拿出那篇《再见,康桥》,默默地读着。
这首诗不比《新潮》杂志上的诗作差,反而更为优美,这是他送给她的。
看着那些文坛大家对林子轩诗作的解读和赞誉,女孩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她不准备把《再见,康桥》拿出来,这是她的一个小秘密。
有些秘密需要分享,有些秘密只能自己一个人收藏。
同样在北平,冯程程陷入惊讶之中。
她没想到林子轩的那些诗作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看着那些大作家的评论,似乎林子轩一个人拯救了新诗一样。
他有那么厉害么?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宅门奋斗记 她跌落神坛了[娱乐圈] 清穿玛丽苏养成本纪 撩个王爷么么哒 平九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医妃在上,摄政皇叔别缠我 都市之我带神仙下副本 穿到异界做女神 K星异客 武侠世界大冒险 骸骨迷宫 月上星 疯犬与美人 蹉跎曲 他们的绚烂 娱乐圈之影帝的超宠甜妃 微扬念旧遇见你 威武小娘子 剑圣丹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