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后世的演员,为什么都喜欢往好莱坞扎堆?
因为只要在好莱坞大片中演一个配角,哪怕只出场几分钟,都是国际演员了,身价倍增。
在民国时期有个有意思的人物,叫做刘半侬,江苏江阴人。
此人刚开始在上海以写鸳鸯蝴蝶派的言情小说为生,是个很有才华的作家。
1917年,他到北京大学任法科预科教授,并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积极投身文学革命,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不过他曾经是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事情算是个污点,遭到新文学一派的嘲讽。
&ldo;几乎有一年多,他没有消失掉从上海带来的才子必有&lso;红袖添香夜读书&rso;的艳福的思想,好容易才给我们骂掉了。&rdo;
这是鲁讯后来的说法。
这还不算,刘半侬虽然在新文学的发展中和守旧势力打了几场硬仗,在新诗、小说、杂文、翻译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但心情并不舒展。
他没上过大学,没有留学经历,更没有博士头衔,因而受到具备上述条件的人的轻视。
他与胡拾同岁,同时进北京大学,胡拾前呼后拥,风光无限,而他则被批评思想浅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留学背景,没有博士头衔。
他因此憋了一口气,发誓出国留学,挣个博士学位,堵住别人的嘴!
于是,在1920年2月,刘半侬争取到出国留学的机会,携妻女到英国留学。
这说明出国镀金的重要性。
无论是新文学派别内,还是在社会上厮混,都是如此。
林子轩如果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校友,胡拾也不会出声支持他,这就是无所不在的圈子。
看起来很势利,却是真正的现实。
这一次,他的《乱世佳人》在美国热销,又赢得《老人与海》的版权,自然在国内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
毕竟,以前还没有中国人写的小说在世界上获得如此赞誉过,当然这是指还活着的作者。
《红楼梦》在1830年就有了英译本,据说翻译的乱七八糟,导致外国人和中国人看的不是同一本《红楼梦》,不过还是在国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在刚刚传来季鸿明是《老人与海》作者的时候,报纸上甚至称呼他为中国文坛的希望,此刻林子轩载誉归来,报纸自然是要夸赞一番。
这得益于《新闻报》对整件事的跟踪报道。
如此曲折离奇的官司,几乎可以当成故事来看了,特别是最后用放电影的方式找出真相,在读者看来有点看《包公案》的意味。
对于有声电影,中国读者还不是太熟悉,所以才觉得新奇有趣。
读者喜欢看,报纸就愿意刊载,记者们也四处寻找和林子轩有关的新闻。
因为时间和距离的关系,当美国有关林子轩的新闻热潮消退的时候,中国这边的媒体才刚刚开始热炒。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K星异客 医妃在上,摄政皇叔别缠我 平九 撩个王爷么么哒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威武小娘子 宅门奋斗记 微扬念旧遇见你 他们的绚烂 清穿玛丽苏养成本纪 疯犬与美人 她跌落神坛了[娱乐圈] 月上星 都市之我带神仙下副本 娱乐圈之影帝的超宠甜妃 骸骨迷宫 蹉跎曲 剑圣丹皇 武侠世界大冒险 穿到异界做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