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声明更是火上浇油,把整件事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加上国际笔会大会召开在即,伦敦聚集着大批的著名作家,他们对《1984》的评论无形中提高了林子轩的知名度。
继美国文学评论家之后,英国文学评论家接着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
他们越是解读,越现这部小说丰富的内涵,似乎是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
有评论家把《1984》奉为神作,认为林子轩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有评论家则嗤之以鼻,指责这是一本邪恶的小说,作家之所以能够写出这部小说,是因为作家同样有这种邪恶的思想。
无论是赞誉还是贬低,都离不开林子轩这个名字。
可以说,林子轩虽然不在伦敦,却成为伦敦文学界,甚至是世界文坛的一个焦点。
围绕着林子轩和《1984》的一切都是新闻媒体追逐的热点。
这是一场媒体的狂欢。
如果说以前林子轩在世界文坛是崭露头角的话,现在则是声名远扬了,他的知名度和此时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不相上下。
这部《1984》的确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知名度,不过却是毁誉参半。
这说明了一个道理,富有争议的作品是出名的捷径,但也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林子轩刚刚安排好住处,就有多家英国媒体前来采访。包括《泰晤士报》这种大报。
在港口的时候就有记者拍照和采访,那时林子轩还不了解内情,以为英国媒体实在是太热情了,他没想到自己已经成为世界文坛的大作家了。
他没有贸然接受采访。而是让人把市面上的报纸和杂志都买回来,了解具体的情况。
看罢报纸,他心情沉重。
由于苏联施加的压力,导致国际笔会的下属分会意见不一,分歧严重。这对中国加入国际笔会将产生极大的影响。
国际笔会相当于作家的联合国,每个国家的笔会中心代表着这个国家的态度。
作家有国籍,也有个人的倾向,他们追求写作的自由,也要维护国家的立场,这其中的平衡很难把握。
林子轩理解这一点,作为中国作家,他同样会维护中国的利益。
苏联动了很大的力量来阻止和诋毁林子轩和《1984》这本书,不可避免的牵连到中国加入国际笔会的表决。
这已经不是单纯的文学事件,而是牵扯到更深的东西。
从高尔基的声明。到各国作家的看法,英国评论家的评论等等,形势不容乐观。
国际笔会以英国和法国的作家为主,他们具有主导权,其他欧洲国家的存在感不强,基本上以这两个国家为标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武侠世界大冒险 宅门奋斗记 他们的绚烂 微扬念旧遇见你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剑圣丹皇 穿到异界做女神 骸骨迷宫 威武小娘子 平九 撩个王爷么么哒 K星异客 都市之我带神仙下副本 疯犬与美人 她跌落神坛了[娱乐圈] 蹉跎曲 月上星 娱乐圈之影帝的超宠甜妃 清穿玛丽苏养成本纪 医妃在上,摄政皇叔别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