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轩对此不抱太大期望,他的心态很平和,只要活着,总有获奖的那一天。
1927年10月8日,鲁讯从广州来到上海,和许广评住在闸北区虬江路景云里23号。
他们对外宣称,说是许广评帮鲁讯校对文稿,鲁讯住二楼,许广评住三楼。
许广评对此颇为坦诚:&ldo;关于我和鲁讯先生的关系,我们以为两性生活,是除当事人之外,没有任何方面可以束缚,……不必要有任何的俗套。我们不是一切的旧礼教都要打破吗?&rdo;
就这样,林子轩、胡拾和鲁讯都在上海生活,只是他们的交往变少了。
每个人身边都聚集着一批文学青年,把三人当作导师,走着不同的道路,并且渐行渐远。
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第三百七十一章最重要的一场演讲
1935年10月12日,瑞典诺贝尔委员会宣布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林子轩。
林子轩获奖的作品为《1984》。
获奖理由是:他以深刻的洞察力,无与伦比的写作才华,冷峻的笔锋,表现了世界的困境和对未来的担忧。
进入30年代,随着林子轩写出一部部经典小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呼声越来越高。
这给诺贝尔评选委员会很大的压力。
以前还能以林子轩年轻,写作的小说大多以西方为背景,富有争议性等理由来拒绝。
可随着《京华烟云》、《围城》、《苏菲的世界》、《等待戈多》、《五号屠场》等一批小说在西方的出版,那些理由已经不再成立。
每年到了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时间,林子轩都是备受瞩目的人物。
一旦获奖者不是林子轩,评选委员会就会遭到媒体的批评,让那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郁闷不已,他们是无辜的。
或许是真的不想忍受这种压力,在林子轩35岁的这一年,评选委员会选择了林子轩。
消息传到国内,媒体沸腾,这是中国文化界的巨大荣誉。
相对于媒体的狂欢,林子轩却高兴不起来,他此时出国领奖将会有极大的危险。
由于这些年和日本的斗争,日本已经不止一次的企图刺杀他,在上海投靠日本人的汉奸甚至成立了专门针对他的机构。
林子轩只有在法租界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
日本只是其一,上海的各国情报机构都在监控着林子轩的一举一动。
自从《高堡奇人》被各国重视一来,寻找这本小说作者的行动一直都在进行之中。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平九 骸骨迷宫 清穿玛丽苏养成本纪 疯犬与美人 医妃在上,摄政皇叔别缠我 都市之我带神仙下副本 娱乐圈之影帝的超宠甜妃 剑圣丹皇 月上星 宅门奋斗记 武侠世界大冒险 她跌落神坛了[娱乐圈] 微扬念旧遇见你 K星异客 威武小娘子 穿到异界做女神 他们的绚烂 撩个王爷么么哒 重生八零:娇妻,有点甜 蹉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