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7章

但这件事却不能不提。

“陛下有我们,有更先进的知识体系,已经走在了最前头,即便百姓识了字,也比不过陛下,比不过我们教出来的学生,未来的士子们依旧是走在最前端的,再者,如今也只是一个提议,要真正施行恐怕需要三五十年才能有效,陛下完全不用顾忌担心太多,我只是希望陛下可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

他明白想在古代普及义务教育有多难,所以他只希望百姓能认识字会读会念,不做睁眼瞎就行,写不写都不重要。

“再者,大魏未来定会加速发展,百姓愚钝,便不能理解陛下的意思,陛下发出的一些命令或许不能达到完全的预想。”

按照元佩说的,他们将超前的知识理念带到这里,将来势必会造就一批又一批眼界越来越开阔,学识越来越渊博的现代化学子,与百姓们,甚至与国子监儒生们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人类文明的进化是阶梯式慢慢来的,像他们这样跳跃,长此以往两极分化,谁也无法预知是好是坏,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所以必须平衡发展,在日后普及现代知识的同时,带动基础教育普及,不至于造成极端分化。

元清帝轻轻叩击扶手,邵岩说的教育普及问题他其实早就想过,这半年来他一直在跟穿越者们学习现代知识,按照夏婵的说法,他如今的学识已经达到高中一年级水平。

在明白了化学元素,知晓了炸药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各种化学反应时,他便想过这个问题。

民间术士行骗致百姓家破人亡的案例不在少数,还有百姓因愚相信那些祝婆偏方,最终害人害己。

老实说,在没有接触现代知识之前,某些手段手法,元清帝自己也是信的,而明白了原理之后,他才知自己的狭隘和愚蠢。

这一点他不得不承认。

他是皇帝都这样想,何况他人。

所以那个时候他想过将学识普及的问题,但因为当时各种事纷沓而来,这个念头只一闪而逝,转瞬便忘了。

后来有了时报,有了时报为百姓做科普,他更将此事丢到了一边。

他摇摇头:“朕何尝不知蒙学何等重要,昔年天下书简皆被世家贵族收揽,寒门士子读书何尝艰难,便是皇帝也需朝民间求书,而今世家何在?”

科举一出,再无世家门阀。

在穿越者们描述的未来,不论是民主共和制国家还是君主立宪制国家,读书识字是最基本的制度。

这是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他一边想着发展大魏,想着统一亚洲殖民它国,却一边强压百姓让其愚昧无知,显然是不可能的。

至少将来殖民它国,少不了需要当地人学习华夏文化,总不能将来那些夷人反而比大魏百姓更识字明理。

但是——

“要广开蒙学,让百姓识字何尝困难,大魏族学府学县学可少?然寻常百姓会送其子进学者何几?”

要真让百姓来读书,除非完全免费,而以大魏眼下的状况暂时还做不到。

“若要普及教育,势必要改革科举。”

以如今的科举制度,能考中者万中挑一,而且即便没了世家,中举者也多出自官员贵族,或家中父辈祖辈有读书者,寻常百姓家中进士者太少太少,这便导致寻常人家宁愿子辈去学一门手艺,也不会送他们去进学。

元清帝当年在了解这些情况后,就曾设想过如何改变这一境况,但科举自隋出现至今四百年,到魏已经有了极其稳定的规章,不是他一个刚刚亲政的皇帝轻易能改的,这一改,改得好便罢了,改得不好,日后承担后果的只会是他,毕竟科举是为他选择官员,况且他也想不到该如何改。

但穿越者的出现,现代知识的出现让他有了想法,便如穿越者所言,最重要的是人才,各个方面的人才,挖掘每个人的天赋,因材施教,分科考举。

为医学律法专设学科,提高医者的地位,将法律普及到每一个百姓。

甚至想过将来重设官职,参考现代做更详细的划分。

等等等等,他私下想过很多很多。

但目前来说一切都只是设想,需要用十年二十年甚至他有生之年才能实现。

他知道穿越者们的好意,但急不得。

元清帝对此事一锤定音:“如今百姓需要的是先明理,其后再谈识字,在时报中多刊载一些科普,蒙学之事待玉米土豆收获,百姓富足时再提不迟。”

有时报,短时期内已经足够百姓们认识这个世界。

相邻小说
某市一中高二某班  七零年代小媳妇  昏君攻略  重回92之奔向好生活  网游三国之大地主  田园娇宠:毒医娘子山里汉  明珠重生在六零  这群男人有毒(NPH)  医统花都  今天又叒叕没有离婚[穿书]  我养的崽都变成巨佬了[娱乐圈]  盛世和安  重生豪门:亿万归妻不好惹  玻璃唇  吃鸡之荣耀狙神  信不信我收了你  鬼差之横行都市  你海王,我绿茶  遮天最强护道者  《穿到唐朝当小姐》(NP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