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4章

九年跟随母亲的生活,给胡适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先生”

的身份认同,一种自我保护的防卫心态,以及超乎寻常的细心谨慎。

其共同之处,在于均表现出一种“超我”

对“本我”

的抑制,后天对先天的约束。

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从小“就没有过小孩子的生活”

[36]小胡适的修养功夫,是远超过其同龄人的。

后天伦理作用特别强是胡适一生行事的主流,但为人要“率其性”

的父训,也不时要起作用。

除了“做人的训练”

,胡适自称,他与母亲在一起的九年生活中,“只学得了读书和写字两件事。

在文字和思想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37]但这一点底子的重要性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西潮入侵之后中国许多口岸地方,传统的教育方式已大大式微。

胡适在绩溪上庄得以接受这种略带特殊待遇的传统教育,在塑造特定身份认同之时也奠定了那时已较难得的一点“国学”

基础。

胡适后来的读书经历证明,这点比许多同龄人略高一筹的旧学基础对他是大有裨益的。

绩溪上庄的未得风气之先,在不少人看来或者是一个“落后”

的因素,对于小胡适的成长甚至于其一生的成功,后来证明是极为重要的。

同时,胡适的家乡教育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自身的变化。

他九岁时,偶然在四叔家里的旧纸堆中捡到一本破旧的《第五才子》(即《水浒传》),“这一本破书忽然为我开辟了一个新天地,忽然在我的儿童生活史上打开了一个新鲜的世界!”

从此开始广觅小说阅读,几年间已读了三十多部。

由于这些小说中许多都是白话,胡适“在不知不觉中得了不少的白话文的训练,在十几年后于我很有用处”

四叔介如公是胡家少数几个专事读书的人之一,他是胡适的发蒙老师,又是家乡的“绅董”

,后来还选了颍州府阜阳县的训导。

[38]这样一个士人,家中的旧纸堆中竟然有破旧的《水浒传》,正是晚明以来通俗文化中的小说、戏剧走入上层社会,有些士人将其与上层文化相提并论这一风气演变的例证。

正如胡适自己所说:“余以一童子处于穷乡,乃能得读四五十种小说,其易求可见。”

[39]论者或把胡适看通俗小说归入不够“传统”

相邻小说
心火  教主留情,饶阁主一命  诡案罪6  不想和你谈恋爱[快穿]  情敌他属性禁欲系  锯齿啮痕录  小岛夏夜  hp衔尾之蛇  伴读  离云很近的地方  恋上处女座后遗症  非如此不可  公主她就不讲理[重生]  我用梦境泡神君  沧桑的大兴安岭  过路危桥  每天都在努力养猫  都市御医  溺爱成瘾  军门豪宠:一恋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