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6章

而民国南北艺专的门户之别,迁延几代人。

老辈噤声了,弟子们的私下议论则散在当年初学绘事的小青年间:我从小听得杭州艺专老学生说起徐悲鸿,嗤之以鼻,北平艺专的老学生说起刘海粟,更其嗤之以鼻……在纽约,旅美的中国台湾画家说起徐悲鸿,个个痛加贬斥,他们全体尊崇岛内的抽象画启蒙者李仲生。

李仲生,早年也就读上海美专。

离校后的孙牧心并不关心前前后后的老同学,除了记忆,他刻意远避美术界。

我曾问他:刘海粟怎样?“伊老滑头。”

颜文樑怎样?“伊老实人。”

徐悲鸿呢?他收了笑意,正色说:“误人子弟!”

我喜欢听老辈说起更老的老辈,唯可诧异者,逾半个世纪,除了达·芬奇和塞尚,艺专的是非也一路跟着孙牧心。

是的。

“全部幼稚”

,但我读到全部真实。

徐悲鸿、林风眠,今已乏人问津,但在过去六十多年,他俩的徒众确乎将绘画带向完全不同的去处。

徐悲鸿不必细说,他是本土写实一路的祖师爷,虽然当我北上就学,苏式绘画早就覆盖了他,但日后听得木心讪笑库尔贝,我发现自己仍是徐悲鸿阵营的隔代传人。

我也很久以后才明白:当木心从卡拉瓦乔或库尔贝展厅晃一圈便即走开,他内心仍然是那个江南两校的男孩。

有人梳理过林风眠的影响么(应该加上被遗忘的吴大羽、被贬低的刘海粟)?倘若艺专不改称,不改宗,不遭遇五十年代的变故,一种与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不同的艺术观——告别十九世纪写实,接续后印象派,通向欧洲早期现代主义——在六十年前的中国是可能的,就像在美国、日本和早期苏维埃发生的那样。

以下名字从未被我们的美术界正视:赵无极、朱德群、丁雄泉、丁衍庸……还有那位李仲生(包括由他带引的一大群七十年代从中国台湾留洋的抽象画信徒)。

无论如何,这些画家在域外实践了起码的现代绘画。

此岸的小小异端,则是吴冠中。

他对“形式”

的理解虽嫌狭隘,亦且过时,但“文革”

甫歇,是他一反“内容决定形式”

的教条,高叫“形式决定内容”

——总之,在这群人之前,很难想象没有林风眠,没有三十年代的杭州艺专。

木心和他们不相干。

当他混在浦东吃馄饨时,早已决定做局外人。

然而记忆跟着他。

九十年代,他取艺专往事写成《战后嘉年华》,是对“全部幼稚”

的告白;他纪念席德进的长文《此岸的克里斯朵夫》,显示艺专同辈中的那位孙牧心,当初已是异端。

但他从未嘲笑他的师尊。

一九九一年林风眠病逝中国香港,木心写成《双重悲悼》——“林风眠先生曾经是我们的‘象征性’的灵魂人物。”

这样的词语,他从未用来形容五四后的任何一位画家。

顺便一说,林风眠之外,木心怀着尊敬回想的另一位老师,是留法归来的陈士文,一个完全被遗忘的前辈:“上课走进来,总归笔挺,白衬衫、黑西装。”

画得怎样呢?“几件静物一摆,清爽,不唆。”

说及此,木心慨然:“当年我们对陈先生表示佩服,你晓得他怎么说?他说:‘不过毕加索、马蒂斯而已!

相邻小说
梅兰芳画传  全能影后宠萌夫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1+1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玉都佚事  乱时候,穷时候  安然时光顾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梅兰芳自述  干爹养成系统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青春正传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梅兰芳和孟小冬  竖瞳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三国闲话大全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