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7章

漫长,彻底,与世隔绝,中国大陆时期的木心没有任何举动试图见光。

到纽约后,带着不知餍足的文学的贪婪,他在恢复写作的同时,靠中国台湾版译本找回被阻隔的现代文学图景,与他早年的阅读相衔接。

久居纽约的港台文人对他与世界文学的不隔,咸表惊异,他们无法想象木心与李梦熊在封锁年代的文学苦谈——“出来了,我才真正成熟”

,木心如是说——私下,我完全不是可以和他对话的人,他几次叹息,说,你们的学问谈吐哪里及得上当年李梦熊。

但木心要说话,要以他所能把握的文学世界,印证自己的成熟,不得已,乃将我们这群人权且当作可以聆听的学生。

多少民国书籍与读者,湮灭了。

木心的一生,密集伴随愈演愈烈的文化断层。

他不肯断,而居然不曾断,这就是本书潜藏的背景:在累累断层之间、之外、之后,木心始终将自己尽可能置于世界性的文学景观,倘若不是出走,这顽强而持久的挣扎,几几乎濒于徒劳。

一个在八十年代出道的文学家,能否设想木心的历程?一个研修文史专科的学者,又会如何看待这份文本?木心不肯放过文学,劫难也不曾放过他,但我不知道他怎样实践了尼采的那句话:

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固然,尼采另有所指,尼采也不可能知道这句话在二十世纪的中国语境——在这大语境中,木心怎样营造并守护他个人的语境?去年秋,木心昏迷的前两个月,贝聿铭的弟子去到乌镇,与他商议如何设计他的美术馆。

木心笑说:

贝先生一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对的;我一生的各个阶段,全是错的。

这不是反讽,而是实话,因为实话,有甚于反讽——讲课中,他说及这样的细节: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国庆十周年夜,他躲在家偷学意识流写作(时年三十二岁);六十年代“文革”

前夕,他与李梦熊彻夜谈论叶慈、艾略特、斯宾格勒、普鲁斯特、阿赫玛托娃;七十年代他被单独囚禁时,偷偷书写的文学手稿,我亲眼看过,惊怵不已:正反面全都写满,字迹小如米粒;八十年代末,木心年逾花甲,生存焦虑远甚于流落异国的壮年人,可他讲了五年文学课——我们交付的那点可怜的学费啊——九十年代,他承诺了自己青年时代的妄想,满心狂喜,写成《诗经演》三百多首;新世纪,每回走去看他,他总引我到小阳台桌边,给我看那些毫无用处的新写的诗。

在与笔记再度相处的半年,我时时涌起当初即曾抱有的羞惭和惊异,不,不止于此,是一种令我畏惧到至于轻微厌烦的心情:这个死不悔改的人。

他挚爱文学到了罪孽的地步,一如他罪孽般与世隔绝。

这本书,布满他始终不渝的名姓,而他如数家珍的文学圣家族,完全不知道怎样持久地影响了这个人。

中国文学史、西洋文学史,魏晋或唐宋文学、伊丽莎白或路易王朝文学,各有专家。

其他国家所修的世界文学史又是怎样讲法呢?当年郑振铎编撰《文学大纲》,想必也多所参照了外国的写本。

迄今,我没有读过一本文学史,除了听木心闲聊。

若非年轻读者的恳求,这五册笔记不知几时才会翻出来。

相邻小说
玉都佚事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梅兰芳和孟小冬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1+1  梅兰芳自述  竖瞳  乱时候,穷时候  安然时光顾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干爹养成系统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青春正传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全能影后宠萌夫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三国闲话大全  梅兰芳画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