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2章

曾国藩治学,于诗古文辞,极有研究,其文气魄亦大,远胜其诗,因为他究竟不是诗人,所以在这方面说不到什么成就,文就不同了。

黎庶昌评其文&ldo;扩姚氏而大之,并功德言为一途,挈揽众长,轹归掩方,跨越百氏,将遂席两汉而远之三代,使司马迁、班固、韩愈、欧阳修之文,绝而复续,岂非所谓豪杰之士,大雅不群者哉!

盖自欧阳氏以来一人而已。

&rdo;未免恭维太过。

要之,其文博大闳肆,能自成一派,则为不掩之事实。

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中,没有专篇谈曾国藩的文学成就,只说&ldo;王士祯之后诗有翁方纲;犹桐城之后,文有曾湘乡乎?&rdo;他对曾国藩似乎不想列入作家之要,而把他挤入理学名臣之内,亦颇有趣。

所谓&ldo;桐城之后,有曾湘乡&rdo;,这一论断,也很中肯。

曾国藩的&ldo;欧阳生文集序&rdo;,于桐城派推崇备至,于是有些人就称他为桐城派。

其实曾国藩也不尽学桐城。

他私淑方苞、姚鼐,自言粗解古文,由姚启之。

学诗学文,先要掌握各家的风格特色。

曾国藩把古文标举为气势、识度、情韵、趣味四属,而在《十八家诗钞》中,前三属相同,惟将&ldo;趣味&rdo;改为&ldo;工律&rdo;。

这四属便是对各篇诗文的不同特色的分辨。

曾国藩还纵论千古诗文,占八句,以概括各家的风格特色。

句云:《诗》之节,《书》之括,《孟》之烈,韩(愈)之越,马(司马迁)之咽,庄之跌,陶(渊明)之洁,杜(甫)之拙。

领会各家的基本风格,是学诗学文的一条捷径。

但各家风格是复杂有变的,曾国藩对一些诗家和古文家的风格评述,只是说到了他们的一个方面,不可一概论定。

正如鲁迅所说:&ldo;悠然见南山&rdo;的陶渊明,也有&ldo;金刚怒目&rdo;的时候。

风格之外,曾国藩还指导儿子注重诗的貌与神。

他说:&ldo;凡大家名家之作,必有一种面貌,一种神态,与他人迥不相同……若非其貌其神迥绝群伦,不足以当大家之目……尔以后读古文古诗,惟当先认其貌,后观其神,久之自能分别蹊径。

君子贵于自知,不必随众口附和也。

&rdo;

&ldo;认其魂&rdo;、&ldo;观其神&rdo;,是学文、学诗、学字的不二法门。

如果连其貌也不认识,那是尚未步入殿堂的大门;但如果认为辨认其貌,便已&ldo;到手&rdo;了,那是太浅陋的结果。

学文、学诗、学字,不贵形似,而贵神似。

故曾国藩拟于诗的四属之外,&ldo;别增一种&lso;机神&rso;之属&rdo;。

他解释道:机者,无心遇之,偶然触之。

姚惜抱谓文王、周公系易、彖辞、爻辞,其取象亦偶触于其机。

假令《易》一日而为之,其机之所触少变,则其辞之取象亦少异矣!

余曾叹为知言。

神者,人功与天机相凑泊,如卜笙之有繇辞,如《左传》诸史之有童谣,如佛书之有偈语,其义在于可解与不解之间。

古人有所托讽,如阮嗣宗[籍]之类,或故作神语,以乱其辞。

唐人如[李]太白之豪,[杜]少陵之雄,龙标[王昌龄]之逸,昌谷[李贺]之奇,及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之乐府,亦往往多神到机到之语。

相邻小说
大马士革陷阱  穿成男配的朱砂痣  您的随身四级包[电竞]  异界遍地爆装备  仇人太宠我怎么办  这个影后有点烦  家有儿女之我穿成了夏雪  龙傲天,真香  重生回到战神夫君战死前  锄奸  头号玩家  看客  [兽人]我可是正经人  初次爱你,为时不晚  天生影帝[重生]  [综英美]教你做人  秘爱成婚  奉纸橙婚幸孕生猛妻  紫色菩提  凤倾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