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3章

1钱谦益《绛云楼书目》卷四《金石类》注,粤雅堂丛书本。

1李清照《上枢密韩肖胄诗》。

十六卷、《永洛城记》一卷、《史传辨志》五卷等。

这些著作虽在南宋后期已很少见,今天早已失传,但在李清照的青少年时代应当都是她的案头常置之书,其中虽或可有异名同书者,但数量亦颇可观。

为了追溯传主的思想渊薮,本评传将在以后的章节中,酌情联系李格非的传世著作,如《洛阳名园记》、《廉先生序》,以及散见于《墨庄漫录》、《冷斋夜话》、《宋稗类钞》、《宋诗纪事》的诗文、杂记等加以评述。

当然这是仅就传主的家学渊源而言,作为名副其实的思想家,李清照不仅没有被家学所局限,在许多方面她还大大地超越和发展了家学,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博闻强记者。

如果不大量阅读前人的诗词,她怎么能那么聪颖灵秀1,从而写出那么多几乎是前无古人的佳作;如果她怠于千百次地去叩敲历史老人的大门,她怎么会那么深刻清醒,不论是历史上的秦皇汉武,还是现实中的欧王苏秦2,又怎么会那么大胆而中肯的评说甚至指摘呢;如果她不是熟读经史百家,在她的作品中,哪会有那么多比喻故实;如果她不深谙伦理道德之学并以之律己,怎么会得到&ldo;端庄其品&rdo;的称誉?如果她不曾疾恶如仇,又怎么会招致那么多的物议和攻讦……所有这一切不仅玉成了传主才学的横溢,更促成了其思想行事的不同凡响。

为这样的人物写作评传询非易举,因为在评述其生平的同时,往往要涉及许多意外的人物和事件,比如)‐‐元丰八年(1085年),只有一周岁的传主,对其本人之行实,自然无从说起,但这一年朝廷中有两件事,对其父母可能产生直接间接的影响,一是三月戊戌,神宗逝世;一是五月庚戌,尚书左仆射兼门下恃郎岐国公王硅谢世。

即使前者对王、李两家不一定有很直接的影响,而王珪的逝世及朝臣对他的非议,倒很有可能使李格非引以为戒。

王珪至少是李格非岳父的亲兄弟,而王在执政期间,不但得罪过司马光,还被认为&ldo;自执政至宰相凡十六年,无所建明,时号&lso;三旨宰相&rso;,以其上殿进呈云&lso;取圣旨&rso;,上可否讫云&lso;领圣旨&rso;,既退谕禀事者云&lso;已得圣旨,故也。

&rdo;1看来李格非的为人处世与王硅大相径庭,而李清照的秉性则酷似乃父。

当然李格非本人的仕途升沉,对那怕是坐胎和褪褓中的李清照,也不可能不产生影响。

父亲官秩的升降,家属的俸恤会随之变化,其所受胎教和落地后的生存环境乃至社会地位,也会相应的有所变更。

传主两岁左右时,其父得以转迁,由郓城教授晋升为大学录。

前者系州县小官,只掌学校课试等事;后者则为国子监所属学官,掌管执行学规,纠举并处罚犯规学生,同时协助教学。

宋代官制每三年为一任,到期非转官即调任。

看来三年后李格非又一次得以升迁,即由&ldo;学录&rdo;升为&ldo;学正&rdo;,这除了上引《宋史》本传可以印证外,尚有&ldo;文叔在元枯官大学&rdo;

2的记载。

这里的&ldo;元枯&rdo;以哲宗元祐三至四年的可能性较大,这样一则符合三年为一任之制,二则晁补之《有竹堂记》尝云:……济南季文叔为人学正,得屋子经衢之西,输直于官而居之,治其南轩地,植竹砌傍,而名其堂日&lso;有竹&rso;,牓诸栋间,又为之记于壁,率午归自太学,则坐堂中扫地置笔研,呻吟策犊,为文章数十篇……。

1培根尝云&ldo;读诗使人灵秀&rdo;。

2指李清照《词话》等对前辈著名人物的评说。

1《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八。

2张琰《洛阳名园记&iddot;序》。

此文见于《鸡肋集》卷三○,落款为&ldo;元祐四年五月二十八日颖川晁补之无咎记&rdo;,由这一落款可以进一步推定,李格非任&ldo;学正&rdo;当稍前于此,即约在传主五到六岁之间。

&ldo;学正&rdo;系国子监所属学官,佐助教学,并负训导之责,地位在博士、助教之下,学录之上。

相邻小说
我把青春献给你  上帝他知道  炮灰人设封神[快穿]  (吕蒙同人)我只是来打酱油的  偏爱  成了传奇之白泽  山间柳  重生之至尊仙侣  红楼之奸宦贾琏  [网配]男神,给撩么?  绝世捕神  梦醒已万年  奶油冰砂青花碗  穿成男配那万能小姐姐  你是男的,我也爱2  洛临  [综漫]死遁后马甲成了众人白月光  今天也等主角哭[快穿]  王女攻略纪实  穿成美人蛇后被天敌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