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9章

当时,国民政府的大小官员都知道,蒋委员长每日必读《大公报》,办公室、客厅和卫生间各放一份,以备随时翻阅。

因此,许多军政要员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总希望在《大公报》上露露脸,不少要员甚至亲自带上红包登门拜访总编辑王芸生,但无一例外遭到严辞拒绝。

戴笠派人送的重礼,甚至被扔出了家门。

王芸生曾说过:&ldo;我作为一份民间报纸的发言人,要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我才有独立的发言权,我才有资格说真话,对国民党才能嬉笑怒骂。

同时,待国共双方都必须一样,是我一贯的原则。

&rdo;

在国共两党的夹缝中,他始终坚持独立的民间立场,不仅不断地批评当政的国民党,也没有放弃对共产党的批评。

1945年11月,他发表《质中共》社评,呼吁和平,《新华日报》第二天就发表《与大公报论国是》的社论,进行严厉驳斥;次年4月,他又发表《可耻的长春之战》社评,《新华日报》则针锋相对,于两日后发表《可耻的大公报社论》,予以反驳。

据王芝琛介绍,在1948年王芸生应毛泽东之邀赴解放区之前,曾专门请人找来《解放日报》,翻看了其中王实味的《野百合花》一文。

当时他说:&ldo;这就要挨枪子儿啊,那我过去岂不是要挨800个枪子儿?&rdo;

上世纪40年代曾有人这样评价:&ldo;王芸生的文章为世人所传诵。

他立言的长处是常以国家为前提,而站在人民的立场,说一般人民所要说的话。

&rdo;事实上,这也正是《大公报》的理念之所系。

王芸生:彻头彻尾的新闻人(2)

其实,给予《大公报》最高评价者,恰恰是解放前的毛泽东。

1945年,毛泽东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举世瞩目的和平谈判。

期间,他曾两次约见王芸生,单独交谈甚久。

后来大公报馆回请毛泽东,宴会后,毛泽东当场为《大公报》题词:为人民服务。

张季鸾:&ldo;民国故报人&rdo;(1)

张季鸾(1888-1941)陕西榆林人,新记《大公报》创办者之一、首任总编辑,民国时期最具声望的报人。

被《大公报》老人、历史学家唐振常感慨为&ldo;于大公报研究卓然成家&rdo;的王芝琛,很笃定地认为,1941年8月19日发表的《我们在割稻子》,是《大公报》乃至中国报界在抗战期间最出色的社评之一。

在病榻上接受记者采访的王芝琛,说起当年从父亲王芸生口中听到的有关这篇社评的酝酿情景时,有些激动,瘦削的身体微微颤抖着。

1941年,日军对陪都重庆发动大规模轰炸。

社评发表前一天,王芸生去探望已病入膏肓的张季鸾,与他谈起敌机轰炸的事。

王芸生叹气道:&ldo;最近重庆很沉闷,我们何以报国人啊?&rdo;张季鸾说:&ldo;芸生,你只管唉声叹气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想个说法打击敌人。

&rdo;王芸生回问:&ldo;敌机来了毫无抵抗,我们怎么可以用空言安慰国人打击敌人呢?&rdo;

相邻小说
谈个鬼的恋爱  三流豪门逆袭路  霸道老公神棍妻  我曾停在你心上  华盖集  [快穿]我靠绝症死遁后病娇大佬他疯了  侯门伪君子(穿书)  惊!穿进替身文后我竟然  宝贝天下[网游]  一念初见  萧萧思明笙  奉子离婚[重生]  炮灰学渣和学神男二he了  慢热  冒牌皇帝  关于我的超时空狙击战  穿越之啼笑皆非  风流乞儿爱漂亮  穿成年代文里的大姐  上官家的小狐狸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