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章

最近几个月里,我接二连三地到殡仪馆去。

一些人相继离世了,先是我的奶奶,这位活了九十岁的老太太,50年代做过我们这个城市的市长。

四十年过后,这个城市知道她的人已经不多,但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还是来了不少人。

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多是她从前的战友、部下吧。

遗体告别之前,他们轮番到休息室向我们家的人表示慰问。

作为遗属,我们家的人都流着泪——除我之外。

我不是不想流泪,我奶奶生前是很疼我的。

我有一只和平鸽牌袖珍闹钟,就是我奶奶50年代末访问苏联时专为我带回的,尽管那时我还不识字,时间对我还不具备什么意义。

我之所以无法流泪,是因为我奶奶的长子——我父亲流了太多的泪,一个将近七十岁的男人,就那么当着众多的熟人生人,咧着大嘴放肆地嚎哭,鼻涕眼泪以及他那因悲哀而扭曲的脸都使我感到难为情,也许是难过。

后来《哀乐》响起来了,告别仪式开始了,我们站在灵堂一侧,继续接受慰问和握手。

我以为我会在这个时刻流泪,但眼泪它还是下不来,因为我的精神一直不能集中。

我盯着玻璃棺材里我奶奶的遗容,发现她居然被化妆师给涂了两个边缘明显的红脸蛋儿。

化妆师当然是好意,是想让死者看上去和活着一样。

问题是我奶奶活着的时候从不这样,她一生不用化妆品,绝想不到死后会被化妆师在脸上大做文章。

她的红脸蛋儿阻止了我的眼泪,《哀乐》也使我走神儿。

因为这一曲举国上下沿用至今的《哀乐》,本出自我奶奶的小叔子、我父亲的二叔、也就是我的二爷爷之手。

抗战时期他在贺龙领导的西北战斗剧社当指导员兼作曲,他创作的小歌剧《新旧光景》在当时可说是脍炙人口,《哀乐》便是取材于其中的一段插曲。

当然,它后来之所以能流行全国,想必是又经人作过了加工整理,才更加丰富和完整。

但《哀乐》的主创者是我的二爷爷,这是个事实。

这个事实逗弄得我在有《哀乐》的场合总是三心二意。

不止一个人告诉我,《哀乐》的成功就在于它能使所有听见它的人要哭,不管你眼前有没有一个活生生的死人。

于是我就想,正因为有了《哀乐》,人类才没有了判断眼泪真伪的可能。

《哀乐》是要唤起人所有的悲伤细胞为之活跃的,我仿佛因为与其作者有亲缘关系,才逃离了这种被唤起。

我常在应该悲哀的时候刻意欣赏《哀乐》作为一首“经典”

乐曲的成功之处,我还想起我那位创作了《哀乐》的长辈,当他去世前是怎样叮嘱家人千万不要在他的遗体告别式上播放《哀乐》。

他真是聪明,他愿在死后还原成一个生活中的真人吧,那便用不着让人拿他创作的《哀乐》再为他增添些戏剧性的悲伤。

后来几次的殡仪馆之行,我都没有眼泪。

有一次适逢省内一位文化界资深官员逝世,因了他的德高望重,佳绩昭彰,前来告别的人空前地多。

百十辆汽车堵塞了殡仪馆门前的道路;拥挤在院内等待告别仪式开始的人们寒暄着互问近况,说着该说的或不该说的,让人爱听或不爱听的话。

诸如“老刘啊可要多注意身体啊”

——仿佛下个就轮着老刘了;诸如“老马呀多日不见你脸色可不好,该去医院检查就得去,别犹豫”

——仿佛老马也很危险。

更多的人则说着与死者告别全无关系的家长里短,社会新闻。

人声嘈杂人头攒动,像集会,又像某个新开业的酒店等待剪彩。

若不是《哀乐》猛地响起,这嘈杂还不知要继续到哪里。

我敬重这位官员,他生前鼓励过很多年轻人的创作,本人也在被他鼓励关怀之列,以至于在当年能从一名普通下乡知识青年被调入作家协会,成为半职业作家。

我又有什么理由不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这记者云集的场面表露我的哀伤呢(注意:此想法已属做作)。

我踏着《哀乐》的节奏排队走向灵堂,《哀乐》又使我开始走神儿,我为我的泪水迟迟不来感到焦虑。

这时乐曲忽然中止了,是录音机接触不良所致。

相邻小说
玫瑰门  天价宝贝:爹地,99次求婚  龙眷  破案有理  女主她偏爱我[穿书]  地球宝藏  够种  永远有多远  带未来崽崽上娃综后爆火了  哑妻  棉花垛  谢谢你离开我  对面  毒医空间:盛宠农门皇后  再爱  谁动了我的身体[娱乐圈]  麦秸垛  沙雕兄妹,综艺爆红  温柔的共振  [综漫]当太宰穿成宇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