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章

[记事]

1月16日,德国人汉纳根在天津创办《直报》,曾发表严复的《论世变之亟》、《原强》、《辟韩》等文。

8月17日,康有为、梁启超等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2月16日起改名为《中外纪闻》。

1896年:《时务报》一纸风行

《强学报》创刊号上有一篇《开设报馆议》,列举了办报的六大好处,其中第五条说&ldo;吏畏上闻,不敢作奸,是曰除舞弊&rdo;,实际上就是强调报纸的&ldo;舆论监督&rdo;功能。

4月,李提摩太在《万国公报》第87期发表着名的《新政策》一文,指出&ldo;欲使中国官民皆知新政之益,非广行日报不为功&rdo;。

6月12日,刑部侍郎李端棻上书光绪帝,提出&ldo;广立报馆&rdo;的主张。

在《强学报》停刊之后,清朝设立了官书局,出版《官书局报》、《官书局汇报》,但只能翻译,&ldo;不准议论时政,不准臧否人物&rdo;。

但其时整个社会特别是中上层正鼓荡着一股求变之气,组织学会、开办报刊就是主要的表达方式,即便无所不能的绝对权力也很难压住。

等不了多久,8月9日,酝酿已久的《时务报》旬刊就在上海破土而出,由汪康年任经理、梁启超任主笔,实干家和言论家携手开创了《时务报》最耀眼的一幕,成为一件&ldo;颇足以震动全国青年学子&rdo;的&ldo;破天荒&rdo;的大事。

《时务报》一纸风行,发行到全国十八省乃至海外,派报处多达200多个,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7万份,创下了当时报刊发行量的最高记录,&ldo;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rdo;。

梁启超语,转引自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页41。

连历史悠久的《万国公报》一度也落在了它的后面。

在此之前,还没有任何一份报刊如此打动人心,没有一个人像梁启超这样光华四射,他们给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吹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曾对维新运动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时务报》

多年以后,包天笑仍然记得当时的情景:《时务报》的出版,

这好像是开了一个大炮,惊醒了许多人的迷梦……尤其像我们那样的青年,曾喜欢读梁启超那样通畅的文章……

……《时务报》不但是议论政治、经济,对于社会风俗,亦多所讨论,主张变法从民间起……一般青年学子,对于《时务报》上一言一词,都奉为圭臬。

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山西教育出版社、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页189‐190。

梁启超一个人就在《时务报》发表了60篇文章,他自述&ldo;每期报中论说四千余言,归其撰述;东西文各报二万余言,归其润色;一切奏牍告白等项,归其编排;全本报章,归其复校……经启超自撰及删改者几万字,其余亦字字经目经心&rdo;。

张之华主编:《中国新闻事业史文选》,页33。

年仅24岁的他以那支&ldo;笔锋常带感情&rdo;、&ldo;别有一种魔力&rdo;的笔,写下了《变法通议》、《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等政论,其中《变法通议》全文7万字,连载了21期,热情地喊出了&ldo;变亦变,不变亦变&rdo;的时代最强音,提出了&ldo;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废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rdo;等具体措施。

这些&ldo;务求平易畅达&rdo;的议论,使海内耳目为之一新,舆论为之大振。

《时务报》因梁启超而风靡全国,梁启超因《时务报》而名动一时,&ldo;上自通都大邑,下至僻壤穷陬,无不知有新会梁氏者&rdo;。

埋头实干的汪康年在《时务报》也发表过14篇政论,提出了成熟的变革思想,当然,只论文章的影响远没有梁启超那么大。

&ldo;自从这个风气一开,上海那时风起云涌,便有不少杂志出现。

&rdo;不仅上海出现了《农学报》、《工商学报》、《蒙学报》等,四川、浙江也有《蜀学报》、《算学报》等,&ldo;但归结起来,总没有梁启超的《时务报》普遍而深入人心&rdo;。

《时务报》标志着百年言论史上&ldo;梁启超时代&rdo;的开始,梁启超在《时务报》第一册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首次把报纸比作耳目、喉舌,认为它具有&ldo;去塞求通&rdo;的功能,有了报纸,&ldo;待以岁月,风气渐开,百废渐举,国体渐立,人才渐出,十年以后而报馆之规模亦可以渐备矣&rdo;。

这些观点在当时无疑有着开创性的意义。

这年9月,李鸿章出访美国,在接受《纽约时报》等报记者提问时说:

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爱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像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

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时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

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也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郑曦原编:《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三联书店2001年版,页342。

梁启超在工作

事实并不像炙手可热的权势人物李鸿章所说,报纸不讲真话并不是编辑的原因,相反,编辑们从来没有放弃说真话的机会。

正是朝廷对言论的钳制,动辄得咎,才使中国的报纸&ldo;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rdo;。

随便举两个例子:

相邻小说
全帝国都在坑我[星际]  夜城系列04:魔女回归  爱他风雪忍他寒  404信箱  猛虎妻  古殿  [综英美]言灵师又在背刺  纯阳剑尊(上)  借你大腿抱一下[穿书]  黑龙之旅  色雾  种花家的兔子[星际]  我和我的陈圭先生  爷请上塌  狂帝霸爱:第一公子  怀乐  黄金单身汉  听说你吃完就跑  总裁夫夫日常  快穿之万人迷的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