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8章

明清的穷京官

清朝道光二十一年(一八四一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三十一岁的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大约相当现在国务院部委的副处级)曾国藩在给父母的一封家书中写道:

男今年过年,除用去会馆房租六十千外,又借银五十两,前日冀望外间或有炭资之赠,今冬乃绝无此项,闻今年家中可尽完旧债,是男在外有负累,而家无负累,此最可喜之事。

一位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七品官,靠租房子栖身,还要借钱才能过年。

从曾国藩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清代官员的俸禄是很低的(明朝亦如此)。

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ldo;正从七品俸银四十五两,米四十五斛。

&rdo;一斛为十斗米,大约接近三十斤米。

光凭俸禄,在北京生活,清苦程度可想而知。

世上纯粹为理想生活的人不能说没有,但很少。

绝大多数人是肉身凡胎,要满足吃喝拉撒睡的欲望,要供养父母养育儿女,对物质一定会有最起码的要求,后来被誉为&ldo;完人&rdo;的曾国藩也是如此。

那么,明清时期,俸禄很低的官员靠什么支撑着度过清贫的日子?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对做官趋之若鹜,做着&ldo;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do;的梦呢?

显然,如果仅仅靠这种不合常理的低工资,不会有那么多精英挤破脑袋进入官场。

考诸明清两代,朝廷明文规定的俸禄,对多数官员来说,不是主要的吸引力。

对无数士子来说,做官的吸引力在哪儿呢?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人投身一项职业,首先追求两个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即生理上的需求(饮食男女)和安全上的需求。

对清朝的官员来说,如果到外地当七品的知县和八品的县丞,一家的衣食住行不成问题,尤其是被称为&ldo;百里侯&rdo;的知县,有各种灰色收入。

清雍正年间火耗归公,施行养廉银制度,一个知县的养廉银根据其所在地方的贫富程度,大约在四百两到两千二百两之间,这当然是一笔巨款。

即使如此,县太爷仍然还可以通过收礼等方式敛财。

小京官没有养廉银,也没有下属孝敬‐‐做到郎中、员外郎(司长、副司长)掌握了相当的权力,当然就不是穷京官了,他们便有了收钱的路子。

比如曾国藩在家书中所言的&ldo;炭资&rdo;,即京外有实权的官员进京给京官所送的&ldo;炭敬&rdo;&ldo;冰敬&rdo;(以&ldo;取暖费&rdo;和&ldo;防暑降温费&rdo;的名义送礼)。

当然一个小京官所处的位置不一样,收到的红包丰厚程度差别甚大。

曾国藩这一年毫无&ldo;炭资之赠&rdo;,大概和他供职于翰林院这个清水衙门有关,如果他当时在吏部、户部或兵部做个小官,情形就大不一样了。

除外官孝敬外,还有本省籍&ldo;土豪&rdo;捐官的&ldo;印结费&rdo;。

有钱人进京捐个官,需要同省籍的京官具结作保‐‐保证此人政治可靠,得花一大笔钱让大伙盖章后再分配,这实质上是一种&ldo;投名状&rdo;或同省籍官员圈子&ldo;入场券&rdo;。

相邻小说
谁杀了她  生化危机08:自由之路  诡案组2  重生后人鱼O被偏执元帅宠上天  锦上玉  列车上的案中案  芬芳六零年代  一线太医,上岗演戏  我在虫族撩上将[星际]  你要乖点  反派男主的养成[穿书]  炮灰又让男主进化了[快穿]  孵了颗大魔头蛋  他是病娇灰姑娘  似是而非  女法医之尸体加工厂  原始部落之发家致富  被玷污的书  在黑化的世界里不断翻车  缚神·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