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6章

科举制只能维持有限度的社会阶层流通

汉高祖刘邦出身寒微,对底层社会相当了解,追随他一起建立汉帝国的功臣集团,也多是寒门人士。

因此,在汉朝早期,底层人士上升的渠道是比较畅通的,一个县衙门的小吏成为太守甚至朝廷大员,亦属正常。

汉代的选官制度主要肇始于高祖,完善于武帝的&ldo;察举制&rdo;,&ldo;征召&rdo;、&ldo;公府辟除&rdo;、&ldo;试吏&rdo;、&ldo;赀选(纳捐)&rdo;、&ldo;太学擢选&rdo;为补充。

&ldo;察举制&rdo;的基本程序是:首先由皇帝下诏,确定举荐科目;然后由&ldo;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rdo;等高级官员按照旨意举荐人才;最后被举荐者到京师参加策试,根据考试成绩授予官职。

应当说,这项制度通过推荐和考试结合,选拔德才兼备的士人进入国家的管理层,比起根据血统的世袭制度,以及秦朝单纯论军功,是一种进步,更适合统治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帝国的需要。

&ldo;察举制&rdo;实施初期,确实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但一项制度,如果没能及时革新,时间一长就会弊端丛生。

当年参与打江山的平民子弟,当了官后,通过手里掌握的资源维护家族利益,于是当初的&ldo;贫下中农&rdo;变成了豪门世族,彼此盘根错节,声气相通,结成了稳固的、排斥寒门俊秀的利益集团。

&ldo;察举制&rdo;到了后来,成了一种官府的职位特别是高级职位由豪族把持的游戏。

因为高官推荐是第一道门槛,寒门子弟哪怕才华出众、德行服众,也常常被&ldo;潜规则&rdo;搞掉,进入不了推荐名单;而豪族相互包庇,形成利益同盟,出现了&ldo;举孝廉,父别居。

举秀才,不知书&rdo;的腐败,和&ldo;察举制&rdo;设计的初衷背道而驰。

东汉末年至隋朝统一中国的三百多年间,中国一直没有建立一个较为公平、公开、稳定的人才选拔制度,底层精英的上升通道狭窄,只有通过战争这种极端方式才能实现社会阶层的重新洗牌,屌丝也只有在社会急剧变动中才有出头的机会。

这三百多年,中国也陷入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之中。

在隋朝正式确立的科举制,成为了此后一千四百年中国各个时期朝廷选拔人才进入官员体系的最重要的制度。

科举制因为标准比较刚性‐‐几乎完全凭考试;具有开放性‐‐不论出身(极少数&ldo;贱业&rdo;除外)的子弟都可以参加,其公平性得到中外的史家肯定。

尽管到后来出现了诸多弊端,但在一个国土辽阔、人口众多的农业帝国里,这是最不坏的一种选拔制度。

必须承认,这也只能是适应古代中国那种农业帝国的选拔制度,其对维持社会阶层流动、防止过于板结化是有限度和低水平的。

后人津津乐道于隋唐以后,寒门子弟&ldo;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rdo;。

一个人只要中进士,社会地位立刻发生质的变化,从生长在偏僻乡村的农家子变为朝廷命官。

理论上是这样的。

从隋朝开科取士,到一九〇五年清朝废除科举,历朝都有寒门子弟科举及第,尔后成为名臣的佳话。

不过,多数进士,乃至举人、秀才,家境也相对殷实‐‐即使苦读亦需要基本的条件。

相邻小说
锦上玉  诡案组2  孵了颗大魔头蛋  在黑化的世界里不断翻车  炮灰又让男主进化了[快穿]  谁杀了她  原始部落之发家致富  缚神·下  似是而非  一线太医,上岗演戏  生化危机08:自由之路  列车上的案中案  我在虫族撩上将[星际]  被玷污的书  你要乖点  女法医之尸体加工厂  芬芳六零年代  他是病娇灰姑娘  反派男主的养成[穿书]  重生后人鱼O被偏执元帅宠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