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7章

抗战爆发时,比张思之年长9岁的黄仁宇是南开大学学生,他毅然中断学业,选择从军之路。

多年以后,客居美国的黄仁宇以历史学家知名于世,他的《万历十五年》等史学著作传诵久远,广为人知。

不过,人们可能不太知道,他早在成为史家之前就出过一本书,即《缅北之战》,这本书出版60年后,终于在他的祖国重新面世。

如果用狭隘的学术标准来看,人们也许不会给这本书太高的评价,因为这只是一个&ldo;业余新闻记者&rdo;的业余作品,然而,不能忽略的是,这本书不光是用笔写的,还是用血写的。

在我有限的视野中,关于缅北之战的书也见过一些,但都是后来的人们根据史料写的,真正来自亲历现场者的记录,黄仁宇的这本书很有可能就是唯一的,更何况他在经历无数血与火的磨炼之后,成了一位历史学家。

他的这本非历史的开山之作也因此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年轻的黄仁宇在抗日前线恐怕还没有想过将来要研究历史,但他作为史家的潜质在这些战地通讯中已流露出来,他的业余写作当时被第一流的大报《大公报》看中,不是没有原因的。

他不仅有细致的观察力,而且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即使在万分紧张当中也能宕开一笔、从容着墨。

比如他在写一次伏击日本军队前夕,竟然来了这样一笔:不知道什么时候,乌云上面开出一个洞,洞口照出来一线阳光。

树枝上透过来一阵轻风,带着树叶清香,林子里面只有鸟啼,人都屏息着呼吸。

又如有一次,他们正准备吃饭、喝酒,刚刚用小刀把啤酒罐弄破,敌人的炮弹来了,他卧在地上,还回头去看豆荚和啤酒‐‐&ldo;我拾起一个啤酒罐,罐内的液体已经只剩三分之一&rdo;。

他在后记里说过,战场上有许多生动的镜头‐‐枪炮横飞之间,许多蝴蝶在树林里来去;一场激战之后,阵地的突然沉寂,工兵架的小浮桥在河上生出倒影……也许,对他自己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个细节是一次追击战中,路过一座桥,发现桥底下歪着一具敌人的尸体,头还浸在水里。

战友得意地向他展示缴获自这具尸体的手枪,他还得了一副大尉领章和一张十盾的日本卢比,原来这是一个日军大尉,树枝上晾着水湿的地图和英日字典。

这也是桥下大尉的遗产。

1944年4月,这篇文章在《大公报》上发表、在贵阳广播电台播出时比较简略,他并没有写出自己的心态和感受。

他也许一直难忘这一幕,很多年后在回忆录《黄河青山》里再次提及,还写下了他内心的感慨:毋需多久,我就发现死者和我有许多共通点,属于同样的年龄层,有类似的教育背景。

在死前一天,他还努力温习他的英文!

谁敢说他不是大学学生,脱下黑色的学生装,换上卡其军装?想想看,要养大及教育他得花多少心力,接受军事训练得花多长时间,然后他在长崎或神户上船……千里迢迢赴死,喉咙中弹,以残余的本能企图用手护住喉咙。

……在孟拱河谷这个清爽的4月清晨,蝴蝶翩翩飞舞,蚱蜢四处跳跃,空气中弥漫着野花的香味。

而这名上尉的双语字典被放在矮树丛上,兀自滴着水。

我不知道,緬北之战与黄仁宇成为史家之间到底有多大的联系,但我相信,亲身经历这场血与火的战争,对他的人生一定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在《大公报》上连载四天、长达几万字的那篇《密支那像个罐头》就是他受伤后在战地医院的病床上写出来的。

生死系于一线的考验,在他笔下并没有那样惊心动魄,反而显得有点轻松,甚至炮弹的声音在他耳朵里都有了音乐节奏。

他如此记述自己受伤的情形:&ldo;好像谁在我们后面放爆竹,我已经被推倒在地上了,三八式的步枪弹击中我右边大腿。

我爬到一撮芦苇下面,裤子上的血突然涌出来。

当时的印象是很清楚的,一点也不痛,但是感觉得伤口有一道灼热,而且渐渐麻木。

相邻小说
森林历险记  蒋先生,有病得治  高攀不起的大佬是我的[重生]  神经五院  我有占卜系统  神背后的妹砸  影帝的隐婚妻子  [红楼] 惹不起的贾瑚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大风起兮云飞扬  伴郎  家主今天又在装弱鸡(重生)  前任当丞相了  老子就是拽  我养的鹦鹉竟然是陛下  (综漫同人)少女的太阳信仰  宫样年华  子不教,父之过  我承包了全逃生游戏的床  取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