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4章

至于第二个问题,虽然看上去质朴得令人讨厌,却是每一个认真的读者都绕不过去的,就连庄子本人和他的追随者们也绕不过去。

《庄子·外篇·秋水》描写北海若教育河伯,说有极高修养的人之所以能够水火不侵、禽兽不伤,并不是写实(这就是说,倘若真的用水淹、用火烧,就算至人、神人也活不了),而是形容他们有敏锐的眼光可以辨别处境的安危,有平和的心境可以应对好运和厄运,他们的一进一退都小心谨慎,所以才能免于伤害。

问题的关键不过是“谨于去就”

4个字,这真是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的解释,一定会击碎很多人心中美丽的憧憬。

但雪上还有加霜的必要——在《庄子?外篇·达生》里,列子向关尹问出了这个横亘在我们心中的问题:“所谓至人,水里也行得,火里也行得,他们是怎么才达到这般修为的?”

关尹说:“人家不是靠智巧和勇敢,而是懂得保守纯和之气。”

关尹又说了很多玄虚的内容,对我们的理解很难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但他最后作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喝醉了酒的人从车上掉下来,虽然会受伤,但不会摔死。

同样都是人,为什么喝醉的人反而没有清醒的人摔得重呢,这是因为他的精神凝聚,乘车也不知道,摔下来也不知道,死生惊惧根本烦扰不到他。

一个人得全于酒尚且如此,何况得全于天呢!”

《庄子?外篇·田子方》拟了一段孔子的议论,说古时候的真人穿越大山而不受阻碍,踏入深渊而不被淹没,处在卑微的境地而不倦怠。

——这本该给我们一些鼓舞,但遗憾的是,这里说的并不是真人的身体,而是他的“神”

这就好比得道高人之所以酷暑时节可以不吹空调,并不是因为他们修炼成了金刚不坏、寒暑不侵之体,只不过“心静自然凉”

罢了。

是取朴素之解还是华丽之解,这主要就看一个人属于道教还是儒家了,道教以此修仙,儒家以此处世——秦朝末年,陈胜造反的时候,诸将都忙着抢地盘,只有周市5次向陈胜辞谢魏王之位,坚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

,一定要立魏国的王室后人,最后自己只做了魏国之相,王夫之认为周市这句话就是“大浸稽天而不溺,疾雷破山而不震”

(《读通鉴论》卷1)儒家读《庄子》,总有自己特殊的眼光。

抛开立场不谈,细心的读者会注意到一个问题:《逍遥游》、《齐物论》、《大宗师》,这三篇极尽渲染所谓乘云气,御飞龙,遨游在四海之外的都属内篇,而《秋水》、《达生》、《田子方》,这三篇给出合乎人情的朴素解释的都属外篇,这是否说明了什么问题呢?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内篇基本看作庄子本人的著作,而把外篇基本认作庄子后学的著作的话,是否说明庄子原来真的相信那些神通广大的奇人异事,而庄子的后学难以接受这些怪力乱神,又不便直接反对他们的前辈祖师,所以才致力于使内篇的玄虚描写“合理化”

呢?

如果这个推测成立的话,必然会带出另外一个问题:这种“合理化”

的努力在满足了我们普通人的理解能力之外,是否符合庄子的本意呢?

当然,另外一种可能是,《秋水》、《达生》、《田子方》三篇也出自庄子本人的手笔,只不过相对内篇晚出而已,是庄子在讲了那些水火不侵的奇人异事之后遇到了质疑,这才继续撰述以作出详细的解释。

或者,即便这三篇就是出自后学之手,但他们只不过是道出了老师未曾记录下来的意见罢了。

不过,对于那些缺乏考据兴趣的读者来书,这倒不是什么很要紧的问题,重要的是,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解释真的成立吗?醉酒的例子倒还算说得通,但“谨于去就”

难道也可以吗?所谓“谨于去就”

,着了一个谨小慎微的“谨”

相邻小说
男朋友总想辞职怎么办  他是一个恶魔  神秘宝箱  农家医娇:腹黑夫君溺宠妻  兄弟如手足  沪夏往事  霸王别姬  金品御师  全能系统之逆天改命  反派养的崽太凶了[快穿]  嫡女皇后乐逍遥  与你  彼世行  买药吗,送小橘猫  极品小神农  眼里的江湖  废后将军  我家小受要亲亲/来自天外对吃货的恶意  双胞胎妈妈育儿的混乱生活  大神总爱配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