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1章

当然,就纪实文学而言,艺术表现手段并不是它的全部。

老先生在其前言中,已然开宗明义地向读者交待了他面对史实不加任何佐料的严谨学风。

全书以标准的老北京语言,一气呵成,几乎使读者无可挑剔。

尤其使笔者感到浓厚兴趣的,是金易老先生对清末宫廷人物史实的补充。

比如,对西太后身边李莲英这个人物,昔日许多&ldo;演义&rdo;之类的书籍,对其进行了许多贬意的描写。

通过老宫女亲自目睹的叙述,似对李莲英这个头号太监,应该有所辅正。

其他如有关珍妃之死的实情,太监净身的全部详情,以及西太后在八国联军兵临紫禁城下时西逃等许多章节,不仅使笔者感到有身临其境的真实;而且使笔者对大清末日的残荷败叶,&ldo;无可奈何花落去&rdo;的晚景,有了形象上的补充。

这些都是其他清史史料书籍所无法达到的高度。

金易老师古典文学底蕴深厚,在该书所有章节中,都能看到这种艺术功力。

在老宫女回叙珍妃之死的真情那一章节里,老先生对老佛爷西太后心态刻画得入木三分。

老先生在其章尾,将其和历史上的吕后有机地加以联系,如木榫相嵌,自然到天衣无fèng的境地。

由于老先生学识渊博,使《宫女谈往录》增添了文学技能之外的史学力度,它不仅可以使后来人了解宫廷中罕为人知的生活百态,而且可以对清朝何以会走向灭亡,有一个形象的答案!

亦文亦史,亦史亦文。

这是《宫女谈往录》所独具的文史风采,在纪实、报告文学大潮中,可谓一枝独秀。

笔者对本书作者‐‐我48年前的老师,除了深表敬意之外,还把这篇文章权且当作为对金易老师的一纸祭文!

金易和她的《宫女谈往录》

&ldo;我知道王先生功底厚,但没想到他文笔这么好。

这本书的结构、取材、文笔都太好了!

许多章节,独立地拍出来,都是一部出色的影视剧。

&rdo;这是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宫女谈往录》一书及其作者金易先生的评价。

金易,曾是北京二中的语文老师,《宫女谈往录》是他与夫人、原北京二十五中、六十一中中学语文教师沈义羚老师合著的书。

40年代,王老师请过一位曾是慈禧太后敬烟宫女的老街坊帮助料理家务,遇有闲暇,老宫女常给他们讲些宫里的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记录和记忆都很清楚,且去故宫考察多次。

30多年后,王老师退休在家,把宫女的讲述回忆整理成文,发表于《紫禁城》杂志上。

后来王老师不幸中风,病卧在床,仍以坚强的毅力把文章整理成册,成为他生前的最后一部著作。

该书出版后,他曾题赠我一册,翻阅第一章,我就被它深深地吸引了,每章之始,作者都写这位老宫女,或边做针线边谈,或闲下来品茶卿天,优美的文笔、典型的京片子,造成一种氛围,引出一个话题,讲述一段清宫往事。

由于是亲历者所述,条理清晰,可信性强。

所写的人物,上到太后皇帝,下到刚进宫的宫女、小太监,有血有肉,极为生动,有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无论从文学角度,还是从史料角度,都是一部难得的好书。

我同绍棠学长谈起这本书,他很想读读此书。

时王老师已去世。

我同沈义羚老师说了,她马上题字一册,让我给绍棠送去。

一个多月后,我和几个朋友再去造访绍棠,一进门,他便大谈起王老师这本书来,一谈近两个小时。

他说:&ldo;近年来写晚清宫廷的书不少,可惜可读性有限。

王老师这本好,让人拿起来放不下,我是一连气读完的。

&rdo;他还谈道:&ldo;这本书应当说是散文文体的。

文中讲史,文中讲事,独立成篇,连贯成册。

文字上、选材上、手法上都有独到之处。

近年来,文坛上肯定了周作人的散文成就,不少人的散文作品都说是有周作人的风格,我看,王先生的这本书,文采上才有周作人的真谛呢!

一位执教多年的中学老师,临走时给我们留下这么好的一本书,可敬可佩。

相邻小说
末世轮回之有我无敌  笨蛋美人  穿成了恶毒女配后  豪门惊梦 III素年不相迟  伪自由书  悠闲小农女  穷人的银行家  我以为自己是吸血鬼,我男朋友说不是  都是他宠的  末日漂泊  秦汉天下  黑幕流文豪  反派女配你支棱起来[快穿]  限定温柔  [历史同人]清穿后,太子能听到我的心声  A爆了的Omega惹不起  如焉  恋爱六年分手后  鬼迷心窍  今生今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