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章

疏远是生存姿态造成的,而这种疏远也许更多时候不是身体上的而是精神上的。

他们两两走在一起,或者成群结队,表面上相距的如此之近,但事实上不了解对方,沟通的困难重重,甚至屏障的无法打破,都成为彼此疏远的理由。

语言被传达了却无法抵达,这确实是个可悲至极的问题啊。

为什么不了解对方,为什么无法沟通,为什么有屏障的存在,就如同是谈恋爱一样,有时无法了解并不是没有了解的能力或是不存在了解的可能,而只是因为彼此没有互相了解的意愿。

这批独生子女人人认为自己最大,他们对于自己身份的骄傲使得他们常常谁也看不见谁,交往变得仪式化了,点头微笑蜻蜓点水。

疏远就这样产生了,孤独感也这样产生了,而他们共同的产物--忧郁也开始跟随他们左右。

他们会这样觉得:&ot;为什么没有人了解我?&ot;、&ot;为什么要找到一个可以懂得自己的人那样难?&ot;这个问题困绕着他们却无法解决,他们不知道这种解决常常是鉴于他们自己。

于是他们开始把这样一种烦恼归为长大。

郭敬明在《幻城》的自我介绍中说:&ot;以前总喜欢叫自己孩子,喜欢彼得&iddot;潘因为他可以不长大。

&ot;事实上,郭敬明经常性地认为自己是个孩子。

这个对于自己的定义也恰恰很巧妙,这样一个身份定位恰巧让那些涉世未深的读者感到很满意,因为他们同样也不愿意长大,他们觉得长大令人忧郁,而永远保持孩子一样的心,就可以永远保持纯洁和幸福。

这当然只是一种臆想,但臆想与否并不是那样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这样一种臆想中获得了快乐并且郭把这种臆想给纸化了。

当一群觉得不被了解的孩子在为自己生活愁苦时,有一个人却在诉说着他们的心事,虽然这个人事实上目的仅仅在于叙说自己的心事--郭一直都把自己的写作认为是日记式的记录。

这无疑给了他们某种精神上的快慰以及感情上的宣泄之处。

他们看郭敬明的作品,仿佛是在聆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忧伤。

精神的匮乏也是让他们忧郁不安的理由。

大人们在谈论80年代出生的孩子们,总是会摇摇头,摇头并非是叹息80年代的孩子,而是对80年代孩子所生存的背景的叹息--多元化。

文化的多元化在此达到了一个巅峰,以至于这批孩子往往在这样一个变化多端的迷宫中迷失方向,他们进入的是一个&ot;读图时代&ot;,&ot;快餐文化时代&ot;。

在信息爆炸的同时却也失足落入了信息的陷阱里。

他们无法辨别哪些东西对他们是有用的,哪些东西对他们是没有用的,或者说他们更容易被那些易于吸收的东西所吸引。

正因为他们无法选择正确有效的信息,使他们无法更好的理解和认知世界,于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了解永远多于对于周围事物的了解,而他们对于周围事物的了解又远远多于对于外部事物的了解,知识的贫乏导致了精神的悬浮。

相邻小说
重生之宠妻  赌石  盛世殊宠  梨花为笺隐为题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穿书]代嫁指南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总有情人为我自相残杀[快穿]  重生之铁血军阀  抗战之血染长空  大佬总想摸我尾巴  龙族2悼亡者之瞳  天骄狂尊  末世猎杀者  女配养娃记  千年战争  哥伦比亚的倒影  既然人生可抉择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风撩影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