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9章

一个人在自己和他人身上不自觉地、习惯性地运用双重标准,比自觉的、出于某种目的去运用它更为可怕。

原因在于后者仅仅是一种趋利避害,而前者包含着这样一种信息:他潜意识里没有把自己当作和他人是平等的,对周围的同类不具备一种群体意识。

阅读郭敬明的小说和散文,可以看到一个被反复强调的词--&ot;孤独&ot;。

这种孤独意识是从哪里来的?它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孩子一个人住在高楼大厦的独立单元里造成的,而是孩子在心理上没有把自己看作是群体中的一员。

即使他们因为共同喜欢某个作者被吸引到了一起,这种&ot;孤独&ot;的状态也没有好转,他们惟一相似的地方就是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和别人很不相似。

固然,&ot;感受到自己和别人的不同&ot;是一个人认识自己的开始,追求个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口号。

这种过去被斥之为&ot;个人主义&ot;的倾向在当下的时代是无可厚非的,甚至可说是自由精神的基础。

我们的确看到过许多悲剧是因为不尊重个人而产生的。

然而&ot;个人&ot;≠&ot;我&ot;。

尊重&ot;个人&ot;和尊重&ot;我&ot;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前者是一种经过训练的素质,而后者仅仅来自动物本能。

之所以没有用&ot;个人主义&ot;而是用&ot;自我主义&ot;去形容独一代,就因为他们在为自己的权利和立场呼吁时,漠视了他人的权利和立场。

这和成年人之间达成契约式的共识,互相尊重其个人意愿和权益,是有着本质上不同的。

而除了&ot;双重标准&ot;以外,我们还看到了&ot;拒绝长大&ot;的倾向,这说明他们不仅在权益协调方面,还在价值判断方面体现出一种&ot;自我主义&ot;。

那些时刻把&ot;纯洁&ot;挂在嘴上的独一代,与其说他们真持有一种形成系统的想法:孩子是最纯洁的,还不如说他们仅仅相信:&ot;我&ot;是最纯洁的。

因而所有与&ot;我&ot;意见不符,所有指出&ot;我&ot;缺点不足的,全都是居心叵测,全都是畸形怪物。

我们很容易可以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过上数年,甚至十数年数十年,当他们再也无法把自己和&ot;纯洁的孩子&ot;之类的字眼联系起来时,他们会轻而易举地改旗易帜,提出诸如&ot;纯洁的大龄青年&ot;、&ot;纯洁的中年人&ot;、&ot;纯洁的老头老太&ot;……口号千变万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惟一不变的--以&ot;我&ot;为价值判断的标尺。

说了那么多难免让人灰心丧气的事实,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独一代在处理与他人关系和思考问题方面极端自我。

然而重要的不是这结论,而是探究结论背后的原因。

独一代是怎样&ot;独&ot;起来的

任何人都可以变得很&ot;独&ot;,只要你缺乏与他人的接触。

相邻小说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既然人生可抉择  重生之宠妻  重生之铁血军阀  天骄狂尊  总有情人为我自相残杀[快穿]  盛世殊宠  梨花为笺隐为题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风撩影视圈  赌石  大佬总想摸我尾巴  哥伦比亚的倒影  末世猎杀者  [穿书]代嫁指南  抗战之血染长空  女配养娃记  千年战争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龙族2悼亡者之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