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2章

看中赖斯顿并非出于偶然,他是20世纪50年代华盛顿独占鳌头的记者,十多年来詹姆斯赖斯顿(jasreston)在华盛顿所获得的一切成就和声誉是任何文字记者都无法与之媲美的。

那时,华盛顿还没有真正的竞争,他建立了华盛顿实力最雄厚的讲坛并利用着这个讲坛‐‐一个把力量和机敏结合在一起的雄辩的讲坛。

他非常喜欢发动攻势,但又不使人感觉到他好斗或放肆寻衅。

他十分善于利用电话,表达愿望时不带半点要求和查问之意。

言辞之间时有较长的停顿,从他的声音里听不到任何一点仓促和混乱,这些都意味着他是一个值得别人信赖的人。

到50年代初期,赖斯顿已成为美国所有的年轻记者心目中的楷模,这些记者都愿意到他那儿去工作。

他不代表新闻业的过去,而象征着新闻业的未来‐‐公正、文明、理性和国际主义。

琐碎的事情和地方观念的那些看法与他无缘,他只对大事感兴趣。

大事意味着大报道。

他工作的中心问题是关注美国卷入国际事务。

因为新闻界正在缓慢地,几乎是无意识地使自身制度化,并开始为自身建立一整套的民族规范。

赖斯顿以他自己的工作质量、本人地位和品行就已经表明了新闻事业可以成为一项严肃和受人尊敬的职业。

他是沃尔特李普曼的密友,甚至可以说他是这位大政治专栏作家的忠实信徒。

作为职业记者的典范,他的声望胜过李普曼,因为他本人就是一名职业记者。

赖斯顿越是冒险涉入李普曼专栏的理论王国和接近他的伟大的思想,他似乎就越是感到难望其项背;有一段时间他完全埋头于李普曼的专栏而终止了新闻报道,李氏思想太高深了。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不及李普曼,尽管在某些场合,由于某些原因,他也试图超过李普曼。

像其他的记者那样他的最好的采访和报道都是在严格的时限内完成的,在某一实际工作的水平上,他也具备李普曼的哲学思想。

和李普曼不同的是,他是个整天跑路的职业记者。

(他敏锐地意识到这点不同,他能够灵活自如地进行采访,而李普曼则办不到;面对这样的一个事实他感到自豪,他能够驱车前往僻远的乡村去实地采访一个乡下佬。

&ldo;你想象沃尔特能够做到这些吗?&rdo;他曾用一种明显感觉得到的口吻向他的朋友们夸耀道。

在50年代的华盛顿他的权势是其他人无可比拟的。

开始阿瑟克罗克仍是《纽约时报》华盛顿分社的负责人,但克罗克却没有像赖斯顿那样脚踏实地地进行新闻采访。

赖斯顿结识了许多四十到五十岁的人,这些人眼下就要成为有权势的人,这是最好的信息源。

而他具有《纽约时报》的权力,在当时那是一个令人趋之若鹜、望之敬畏的讲坛,任何想要发表一种意见、表达一种观点或登载一份文件的政府官员都需要那个讲坛,于是赖斯顿就成了这份报纸的所有国内和国际记者的代理人。

对于一份报纸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时刻;《先驱论坛报》处于明显的衰落状态,电视时代还未到来,无线电广播在战争时期虽然起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和平年代却并不是有力的工具。

新闻杂志中,《纽约时报》党派味太浓,而《新闻周刊》又毫无生气,没有一点战斗力。

《纽约时报》已经拥有了华盛顿,而事实上它在进一步渴望着整个美国的新闻业。

------------

纽约时报人:詹姆斯•赖斯顿(二)

相邻小说
无所畏与无所谓  进化的四十六亿重奏  盛世殊宠  既然人生可抉择  穿越郭敬明  大佬总想摸我尾巴  风撩影视圈  赌石  [穿书]代嫁指南  抗战之血染长空  龙族2悼亡者之瞳  末世猎杀者  重生之宠妻  梨花为笺隐为题  哥伦比亚的倒影  女配养娃记  天骄狂尊  原来宋词可以这样读  珠穆朗玛营地  不朽的光荣:第二次中日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