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6章

1965年,在北京中级人民法院审判胡风大会上,那样一个阵势下,他居然敢于在发言中为胡风辩诬!几十年后,他依然敢于直言。

在80年代一次冯雪峰研讨会上,主管宣传口的大人物林默涵坐在主席台上,发言中质疑冯雪峰改《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的注释、对鲁迅不忠诚;牛汉拍案而起,大步走上台,说:&ldo;这个问题我以为不应该由默涵同志提出,默涵同志应该是能够解答这个疑问的当事者……&rdo;他讲出历史真相,为罹难的、受冤屈而不能开口的老领导冯雪峰辩诬。

有亲临会场的人曾绘声绘色地向我讲述这一幕,对牛汉的勇气、道义的担当,非常之佩服。

80年代初,中国文坛乍暖还寒,&ldo;左&rdo;的教条还不时挟着吓人的余威,来势汹汹。

牛汉先后参与创办了《新文学史料》和《中国》,这两份杂志所经历的坎坷和所做出的成绩,必将在中国文学史和出版史上留下光荣印记。

他协助丁玲办《中国》,别开生面,发表新、老作家的优秀之作,特别是年轻人的探索作品,常常引起轰动。

刘恒的成名作《狗日的粮食》就发在《中国》上。

题目还是牛汉改的。

据说冯牧在作协大会上公开批评改得不规范,说他破坏汉语。

牛汉认为冯牧不懂农民的感情,在农村,父亲骂儿子都骂&ldo;狗日的&rdo;,它包含着复杂又深厚的情感。

一个词语都惊动作协领导,遑论其他。

回头看,实际上《中国》本身就是中国文艺体制改革探索的前行者,想尝试民间办刊的路子,种种原因,《中国》办了两年就被迫停刊了。

牛汉有两句话,一是《中国》时间虽短,影响大;二是办《中国》我很受气,但我从不后悔。

1978年创刊的《新文学史料》,以发表五四以来我国作家的回忆录、传记为主,同时刊登文学论争、文艺思潮、文艺团体、文学流派、文学刊物、作家作品等专题资料,刊登有关的调查、访问、研究、考证文章及不易见到的材料和文物图片等。

这份刊物在被极&ldo;左&rdo;路线禁锢几十年后的荒芜的中国文坛上出现,备受关注和重视。

茅盾、冰心、丁玲等一批老作家几乎无一遗漏地在《新文学史料》上发表回忆录,特别是萧军、胡风等一批曾被批判、关押、流放的作家重返文坛,重新提笔撰写回忆文字,从不同的角度、既宏大又细腻地展现出五四以来中国文学丰富鲜活的历史图景。

可以说,《新文学史料》在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关头应运而生,也肩负了历史责任‐‐以一刊之力,承载起恢复文学记忆、重新沟通久已湮没的五四新文学的光荣传统的重任,为中国文学走出幽闭、褊狭、僵硬之困局,走向丰饶、开放、鲜活的新境界,做出贡献,这份刊物已成为在国内外文学研究领域备受重视、有良好声誉的名牌刊物。

最大限度地逼近历史真实,还原历史真相,《新文学史料》多年来秉持这一理念。

牛汉从1983年至1997年任主编,对这份刊物品质的铸造,功不可没。

目前他仍是刊物倚重的顾问。

一次我问牛汉老师:您30年代就参加革命,加入组织,为什么您从来没有被那些教条束缚?牛汉想了想说,因为五四民主与科学的精神滋养,一辈子追求真理、自由。

最初是曾在北大旁听的父亲将鲁迅、周作人、徐志摩、朱自清的作品带回家,父亲有成套的《新青年》、《语丝》、《译文》杂志,少年时代的牛汉在接受知识之初就有幸获得中外文化的丰富滋养。

相邻小说
一莫踏平天  戒不掉,忘不了  潘汉年在上海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八零甜宠小娇妻[古穿今]  八零军婚美娇娘  三国赤子  玉离伤  媳妇,处对象吗?  蹭出个综艺男神  浅然情已深  霸宠甜甜圈:夜少,别乱撩  只想退休的我被迫成了大将  穿到20年后成了300栋楼包租婆  当白月光觉醒事业心后  我找个对象容易吗?  最强妖孽兵王  我脑子里有个世界  呆王溺爱萌妃不乖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