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84章

1937年7月,抗战烽火燃起时,韦君宜毕业了。

她在《毕业之后将如何‐‐赠毕业队友》一文中与民先队的队友们相约激励:一、联络社会上一切势力挽救中国危亡;二、不要为旧社会势力所同化。

一份很难得被保留下的日记,记录了初入社会的韦君宜在1938年2月15日至11月26日这段时间里的经历。

民众的麻木,青年的绅士气、社会气,政治派别的复杂,工作进展迟缓,应酬官太太,有时还要陪打麻将,一切都烦扰着她,让她时时想念散落四方的&ldo;一二&iddot;九&rdo;的同学们,也时常想起北方故乡爹娘。

一日在街上,忽遇外公,她被逮个正着,那时家里找她已有两个月,兵荒马乱,外祖母和娘急得要死,爸爸也要乘飞机来了。

而她坚决不肯答应回家,气得外公&ldo;大饮酒,大醉痛苦数说&rdo;,而&ldo;我也喝了四两白干,醉了心中焦急,没了顾虑,我就坦白声言,我有主张,有信仰,我命都可以不要,这些更不用提,是决不会去的……&rdo;为抗日救亡抛别亲人,这日记记录了历史生动真实场面。

也是在这份日记中,韦君宜记下了她与孙世实的热恋与永别。

孙世实死于日本飞机轰炸,尸沉江底。

这个清华同窗、&ldo;一二&iddot;九&rdo;队友、一起工作的同志,在彼此热恋时死于非命,这剧烈的悲痛让她一度失智癫狂。

她要上前线,与日本鬼子拼命。

小孙是她一生不曾愈合、隐隐作痛的伤口。

爱人死后,韦君宜在延安疗伤,没过多久又投入工作。

她曾一人衔命到晋西办《中国青年》分社,她背着行囊,里面装着报头、木刻原版、社章、文稿,从延安步行八百里山路到黄河边,顶着日军扫荡的炮火,在人生地疏条件下,白手起家,硬是出版了《中国青年》晋西版。

韦君宜终其一生始终保有青春的激情,这也许是&ldo;一二&iddot;九&rdo;运动对她产生的深刻影响。

不论办报还是下乡,组织上把她放在哪儿,她就在哪儿干得有声有色。

这从她解放前后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到:比如《哪个村子工作好?》、《记一个前线刊物的诞生》、《为什么和工农出身的老同志处不好?》、《书市站柜台售书有感》、《出版家的社会责任》……文风也是质直明快热情。

她写小说,&ldo;文革&rdo;前就写出了小名气,短篇《月夜清歌》得到茅盾称赞,80年代后写的《洗礼》、《露沙的路》,都成经典之作。

但她写小说,不以文辞胜,或者说她最关注的并不在此;她写小说可以归结到&ldo;问题小说&rdo;一类,是解决问题之作,是革命者写小说,而不只是小说家写小说。

她写老干部的小说编成《老干部列传》,也许可以看作后来官场小说的先声,《洗礼》即写一位老干部在&ldo;反右&rdo;和&ldo;文革&rdo;中不同的为官姿态以及他的转变,其中主题立意仍在于&ldo;思痛&rdo;。

不了解韦君宜把一切献给党的革命激情和工作实绩,就不了解写《思痛录》的韦君宜是何等锥心刺骨的沉痛。

韦君宜不是革命的旁观者,她身在其中,那是她青年时期的选择和一生执着的信念。

写《思痛录》,韦君宜将她所亲历&ldo;左&rdo;祸,一件一件拎出来,直面中国革命史上的卑污与黑暗,深入反思,是要给自己一个交代,给未来留有益启示。

《思痛录》犹是热血激情之作。

延安&ldo;抢救运动&rdo;以逼供信方式将大批干部特别是知识分子干部打成叛徒、特务,很像&ldo;文革&rdo;预演。

那时杨述被整得很惨。

相邻小说
霸宠甜甜圈:夜少,别乱撩  我脑子里有个世界  呆王溺爱萌妃不乖  重遇未知的自己:爱上生命中的不完美  最强妖孽兵王  穿到20年后成了300栋楼包租婆  蹭出个综艺男神  潘汉年在上海  爱那么短,遗忘那么长  媳妇,处对象吗?  玉离伤  我找个对象容易吗?  浅然情已深  八零军婚美娇娘  三国赤子  一莫踏平天  戒不掉,忘不了  八零甜宠小娇妻[古穿今]  只想退休的我被迫成了大将  当白月光觉醒事业心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