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58章

在王寿昌手捧法文原著绘声绘色讲述、林纾走笔如飞形成方块字文章之中,大名鼎鼎的&ldo;林译小说&rdo;和&ldo;大翻译家林纾&rdo;出现了。

林纾透彻地领悟了原著精神和风格,且调动自己精深的古文造诣和活跃的才思,使浅近的文言译文忠于原著,语句流畅,富于感情,引人入胜。

这部译作成书后初印一百本,分送林、王、魏三人亲友,不料迅速流传开来引起巨大轰动,多家书局连连翻印还供不应求,一时洛阳纸贵,有&ldo;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肠&rdo;(严复语)之誉。

《巴黎茶花女遗事》翻译成功获得满堂彩,这一良好开端促使他继续与王寿昌、魏易、曾宗巩、陈家麟、力树萱、王庆通、毛文钟等多位通晓外文的人合作,在此后的近二十年中,先后翻译出外文著作一百八十种以上。

许多中国人第一次读到并喜欢上莎士比亚、狄更斯、司哥特、笛福、欧文、雨果、大仲马、小仲马、巴尔扎克、易卜生、塞万提斯、托尔斯泰、孟德斯鸠等西方大师的名著,就是林纾的翻译之功。

由于他不懂外文,译作中错译、误译之处当然不少,还翻译了一些不值得翻译的三四流著作;而且因合作者水平不一,其译作在是否忠于原著方面也质量不均衡。

但是,那是一个国门初开,国人对外国文化正如饥似渴的时代,平易浅近的文言林译小说成了中国人看世界的一个窗口,当时的大量青年学生为林译小说而着迷,后来他们中的一些人成了民国文化界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坚。

在鲁迅的整个学生时代,他都和林纾翻译的小说相伴,林译小说每出必买,并多次在和弟弟周作人的通信中谈论。

而钱钟书走上研究外文道路,就在于林译小说的巨大影响,他读了林译小说,钦服之余又深感不过瘾,觉得如果看的不是译文而是原文该多好,就勤奋学习外文,后来成了学贯中西的大学者。

翻译西方小说,对于林纾来说是十分成功的,只是林纾对此难免有&ldo;以末技扬名&rdo;的悻悻,因为就文章水平论,即便别人说他的浅近文言译文再好,他自己觉得真好的,还是他的古文诗文。

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的经历为他赢得了&ldo;不懂外文的大翻译家&rdo;这个趣称。

这个绝无仅有的特例,很能吸引人们眼球,增强了他的传奇性,百年之后,林纾对此也许还是有些自得的。

而让他&ldo;青史留名&rdo;的另一件事,却就没有这样让他在九泉之下心安,甚至会让他死不瞑目。

这件事就是今天学生熟知的:在新文化运动中,林纾&ldo;反对白话文&rdo;,&ldo;螳臂当车&rdo;,&ldo;成了站到时代潮流对立面上的小丑&rdo;。

1915年,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

以后没有哪个杂志再能有这样的荣耀‐‐一份杂志开启了一个时代。

这里先要厘清一个概念: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其实有两个,一个是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爱国政治运动,通常说的五四运动就是指这个;一个就是始于《青年杂志》(后更名《新青年》)创刊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简称就是新文化运动。

这场划时代的文化运动真正消歇于民国哪一年,学术界至今还没有明确。

民国成立以后,政治制度由封建变为共和,大大前进了一步,但政治变革不等于能立即带来思想变革,人们的思想状况并没有随辛亥革命得到强有力的改变,民国&ldo;国民&rdo;的脑子里基本还是传统封建社会&ldo;老百姓&rdo;的思想意识,再加上北洋军阀政府为巩固统治,不但不愿在刷新民众思想上尽政府之责,反而予以禁锢、误导,公开号召&ldo;尊孔读经&rdo;,倡导思想上复古。

1918年,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胡适博士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归国杂感》,结论是:&ldo;七年没见面的中国还是七年前的老相!

&rdo;&ldo;我以为这二十年来中国并不是完全没有进步,不过惰性太大,向前三步又退回两步,所以到如今还是这个样子。

&rdo;

在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交界之际,新文化运动承担了扬弃旧文化、注入新文化的历史使命,它猛烈批判奴化人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宣扬新文化、新道德、新意识,概括起来就是陈独秀提出的那个著名的口号:&ldo;德先生&rdo;(deocracy)和&ldo;赛先生&rdo;(science),也就是民主与科学。

那个自1915年开始的文化上的狂飙突进时代,可以称为&ldo;思想文化上的辛亥革命&rdo;。

新文化运动的重点是文学革命。

一方面文学是国人思想情趣、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变革文学就是抓住了变革文化的枢纽;另一方面中国是个文学古国,自古文运关系国运,文学不仅只是个艺术品类,而是民族精神所在,它承担了艺术之外的沉重职责。

晚清时国家积贫积弱,无数仁人志士探求原因,梁启超就把这怪罪于文学,他写诗痛陈:&ldo;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

&rdo;文学革命晚清就在酝酿。

语言是文学的工具,语言也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思维,流传千年的文言文正是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文学革命的核心就是语言变革,即由文言文变为白话文。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更为激进的《文学革命论》,高扬文学革命的大旗;1918年开始,《新青年》全部采用白话。

陈独秀、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新文化运动的闯将发表大量言论,以极其激烈的态度和言辞把文言文的危害说得触目惊心,他们从不同角度,精心论证和大声疾呼废除文言倡导白话是文化上的当务之急。

相邻小说
天下为公:孙中山传  三国之名将基因库  农女致富:山里汉宠妻无度  年代逆袭:军夫,撩上瘾  反派有了女朋友[综]  重生甜妻超燃的  无限之夹层世界  (SSHP同人)TheMortal  黄帝玉璧  我的父亲是娱乐圈大佬  佳人如玉  穿成反派魔尊的怀中猫  掉进土匪窝的落难人夫[女尊]  神医兵王逍遥游  娱乐春秋  大汉军神  众魔主宰  我的手机可能穿越了  重生高老庄  天眼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