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5章

对此,应该话分两头。

一方面:一、明朝确为满清所亡;二、由明到清,属于外族入侵而非汉族政权的内部更迭;三、满人入主,对中华文明步伐确有延缓、拖累和打断的作用。

以上三点,应予确认。

但另一面,从十七世纪中叶到晚清,中间有二百五六十年的时间。

这二百来年,非寻常可比。

其间,整个世界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假若可以起死人于地下,让明末某人与清末某人就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讨论一番,其沟通之苦,恐如鸡同鸭讲。

换言之,这种思想及话语上的断裂与阻隔,千万忽视不得。

所以,从晚清到抗战期间,近现代人士有关明季历史的读解,有立足史实的一面,但不能否认,也有夺他人酒杯、浇自家块垒的另一面。

他们的确在谈论明末,却未必谈的全是明末,也夹带了不少现实情怀。

克罗齐那句&ldo;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rdo;[3],虽已被引得不能再滥,我们却仍须再借重一次。

他说:当生活的发展需要它们时,死历史就会复活,过去史就会再变成现在的。

罗马人和希腊人躺在墓室中,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精神有了新出现的成熟,才把它们唤醒。

[4]

近现代以来两次南明热,情形与此相类,都是基于现实需要而造成&ldo;死历史复活&rdo;。

虽然克罗齐揭示了历史学的一种普遍情形,我们却并不愿意一切历史果真都成为&ldo;当代史&rdo;。

就个人言,有些时候我乐于阅读使历史往事与当下视野很好结合的作品,为成功的&ldo;古为今用&rdo;击节叫好;但另一些时候,我想说&ldo;不&rdo;,主张还原历史,使之与现实相切割、各不相扰。

这似乎矛盾,其实不然。

历史本来就包含两种关系,一是相通性或相似性,一是差别性或特殊性。

对于相通与相似,我们挖掘疏通;对于差别与特殊,我们甄别明辨。

就这么简单。

关于明末一幕,具体讲,当时明、清两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弘光朝的对清态度及政策,以及满清在弘光政权覆亡中起何种作用等,我以为不能搞成&ldo;当代史&rdo;。

这基于两点:第一,充分意识到时代的跨度,古今不同,明人没有我们现在的思想感情,不能把朝代所不具备的思想感情强加给他们;第二,非要那样做,许多事情解释不通,我们将迷失真相,无法了解历史本身究竟如何,最终只会得到错误知识,而且越积越多。

关于甲申国变后明、清间关系,今天大概没有人不以为处在敌对之中。

我曾访问过网上一些明史爱好者的论坛,随处可见以满清为仇雠的情绪,这固然折射了当下的民族主义社会思潮,但显然也由于对那段历史怀有一种理解或想象,觉得站到明朝立场上,势必如此。

然而我可以肯定,明朝当时情绪并非如此。

不但如此,明朝对满清的真实心态,还是今天很难想象的。

简而言之,在明朝眼里,满清不是它的敌人。

相邻小说
名动河山  北京往事  津门女记者  老铁手  危险美人  马瑞芳讲聊斋  航空崛起  吴三桂新传  [综漫]搞事鹤的日常  佛教十五题  侯门宦妻  我以为我是女主  妖精都是科举路上的绊脚石  随身带着女神皇  魔鬼反派正确攻略方式  修仙高手护花记  红尘醉挽柔情  爷爷,你关注的UP主结婚啦  三宫魔典  燃情予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