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7章

十五

太后十分认真地阅读了康有为的奏折。

虽然对那些新名词她不太懂,但老太太显然也为康有为的爱国之心所打动。

史书记载,读了康有为的上书之后,太后&ldo;亦为之动,命总署王大臣详询补救之方、变法条理&rdo;(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

关于戊戌变法,大多数读者头脑中都有许多&ldo;先入为主&rdo;的历史&ldo;定论&rdo;,其中之一,就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大多数政治人物都反对变法,他们坚称&ldo;祖宗之法不可变&rdo;,发誓要捍卫大清祖制的每一根毫毛。

其实并非如此。

确实,古老的中国在外界刺激面前,觉醒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然而,经过甲午战争之后,被砍掉了肢体、吸去了血的老狮子终于痛醒了过来。

绝大多数政治精英终于认识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是全方位的,而不仅仅是器物层面。

如果照过去的老路走下去,中国除了灭亡之外,别无可能。

可以说,战争修正了每个人的观念,&ldo;变法&rdo;已经成了朝野上下的共识。

连师傅翁同龢的思想都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康有为等人组织起来宣传变法的强学会,不但吸引了袁世凯、聂士成这样的新军将领,一大批朝廷重臣如翁同龢、孙家鼐、李鸿章、王文韶、张之洞、刘坤一也都成了它的会员和赞助人。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连一些原来以&ldo;仇洋&rdo;著称的真正&ldo;顽固派&rdo;大臣,如徐桐、于荫霖等人,也都开始同意中国必须进行起码的改革。

当时的情形正如军机大臣孙家鼐所说:&ldo;今日臣士愿意变法者,十有六七,拘执不通者,不过十之二三。

&rdo;(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

光绪:被&ldo;帝王教育&rdo;败坏的人(10)

至于慈禧太后,更并非一个&ldo;顽固派&rdo;。

早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她就大力支持洋务运动,在&ldo;设立同文馆&rdo;等事件上表现出了坚定的改革倾向。

甲午战争之后,太后也和皇上一样,陷入了日夜的焦灼中。

《翁同龢日记》中曾记载,甲午战争结束不久,慈禧命上书房&ldo;宜专讲西学&rdo;,专门给皇帝讲解西方国家的知识。

因此,当皇帝来到颐和园向太后汇报他的变法构想时,太后立刻说:&ldo;变法乃素志。

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凡以图富强也。

&rdo;(费行简《慈禧传信录》)

但是,太后对&ldo;变法&rdo;完全没有皇帝那样信心十足。

最关键的问题是,太后认为,皇帝难当此大任。

甲午战争已经证明他不是一个有能力的领导者,他的急躁、脆弱实在不适合承担这个前无古人的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知道,这可是对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全面改造。

说实在的,即使康熙或者乾隆那样的圣主再世,也不一定敢进行这样的尝试。

但太后又没法反对。

第一,她是一个爱惜羽毛的人。

自从退居二线以后,她一直十分注意干预政治的分寸。

第二,大清此时国力已经弱到极点,眼看着就要被列强瓜分,如果不实行变法,最后一搏,&ldo;死马当做活马医&rdo;,确实别无出路。

第三,&ldo;变法&rdo;是怎么回事,她心中是一片茫然,&ldo;并无成见&rdo;。

六十多岁的老太太,已经记不住那么多新名词了。

她对于西方政治运作方式,对于世界政治发展趋势,都一无所知,她明白自己的知识素养不足以出面亲自领导这样的变法。

想来想去,太后决定支持变法。

相邻小说
纯情小衙内  一座城池  我以为我是女主  修仙高手护花记  随身带着女神皇  未来之霸气小吃货  航空崛起  活着的一万零一条理由  [综漫]特级咒具的超常修罗场  奕指江山  还能离咋地  卦上说的你爱我  落入他的溺爱  马瑞芳讲聊斋  黑洞——弘光纪事  沧桑  妖精都是科举路上的绊脚石  月族:暗月之影  津门女记者  侵华日军主要将帅的最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