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8章

于是,几乎所有的中国旅行者都承认,欧洲无论城乡,最让人感到舒适安静的就是那彻底收敛的色彩。

他们似乎不是在竞争热闹而是在竞争素淡。

一些熟识的欧洲朋友有时想对我们中国人作一点色彩学的启蒙,他们常常故作随意地说出一句、两句:

&ldo;其实灰色里能够看出银色,不必真让它发亮……&rdo;

&ldo;反而是单色最自由,因此也最丰富……&rdo;

&ldo;世界上没有一种人工的艳丽,通达过伟大……&rdo;

听到这些话时我确实有一点憋气,因为这些道理,中国人明白得比他们早得多,怎么反倒要由他们来启蒙&ldo;五色令人目盲&rdo;‐‐‐这样明快爽利的话,中国哲人在两千四五百年前就说了,而且后来的历代中国文人无一不知。

查阅其它古文明的先哲遗言,没有谁说得比这更加透彻。

更充分的证据是,中国古代绘画都娴熟于单色水墨,而疏淡于色彩敷用;可以作为中国艺术最独特标志的书法,则是千年一色,而且是最沉着的黑色。

我认为,中国人当然也会喜欢华丽,有不少辞赋为证,但中华美学的元典性立场并非如此。

朴茂大气如古鼎旧陶,正是中国古代最上品的建筑色彩。

只不过后来的宫殿庙廊越来越追求歌功颂德、祈福避祸的浅薄象征,纔越发失去控制,走向恶性泛滥。

为此,我曾与一位法国建筑师开玩笑说:&ldo;真是阴错阳差,不知着了什么魔,中国古代哲人收敛色彩的美学主张居然在你们这儿开花结果。

看着吧,我们迟早要夺回那种无比美丽的单纯和自然,好让祖先们瞑目。

&rdo;

还有一个对比是情调。

我前面说过,古代中国文人大多明白收敛色彩的道理,因此日常也在水墨绘画和书法中陶冶情怀,这是他们的文雅处。

但这种文雅有时也走火入魔,把一些文学性想象纳入建筑设计,尤其在庭园建造中夸大借景、比拟、象征的作用,形成一种情调化的风尚。

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人把这种做法看成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优秀传统,甚至看成是中华美学的基本特征,我本人以前也曾有过这种误解。

直到有一年在北京《读书》杂志上读到对台湾建筑学家汉宝德先生的介绍,顿生狐疑,立即嘱咐我指导的一位外国博士生满世界寻找他的著作,找到三本一读,恍然大悟。

绑来我去台湾结识了汉先生,承他陪我吃『鼎泰丰&rdo;、看&ldo;鸿禧博物馆&rdo;,又到他家长谈,纔开始明白建筑上的一些事理。

即便我上面所说的一些观点,很多也来自于他,我想不少台湾读者一看就清楚。

此刻我手边正好有一册他所著的《明清建筑二论》,随手翻到一页便见到他引述的一位古代建筑学家对园林布置的论断:

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要须回环峭拔,定插得宜。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又须修竹老木,怪藤丑树,交复角立,苍涯碧涧,奔泉风流,如入深岩绝壑之中。

昂宝德先生对这段话的评价是:

『太华千寻&rdo;、&ldo;江湖万里&rdo;,是中国地理形势上的事实,其壮阔的气魄本是一个泱泱大国所具有,文学家们为此所感乃为必然。

但用一块石头造成&ldo;太华千寻&rdo;的感觉、用一瓢水造成&ldo;江湖万里&rdo;的气势,甚至于&ldo;奔泉风流&rdo;、&ldo;深岩绝壑&rdo;,若不是有精神病,则必然是做白日梦。

然而,明清两代的园林设计多是这样去构想的。

这实在是说得痛快极了,不仅指陈了中国文人给建筑学带来的病态,而且也点穿了中华美学研究中的一些歧路,消解了一种有关情调的梦幻。

其实这个道理中国古代的智者也是知道的。

相邻小说
纵横影界  日租明星  铁血大民国  我读书少,你可别骗我  池先生要藏娇  咸鱼巨鲸在星际成了传说  盛宠毒后:鬼王,来硬的!  末世大佬穿成知青女配  战龙兵王  鲤·因爱之名  轮椅上的梦  我的狙击刚正面  [freenbecky同人]和校花学姐是那种关系  是你来检阅我的忧伤了吗  猛一相亲指南  组合解散后我爆红了  老舍评传  九龙仙王  星际第一能打毛绒绒[重生]  神王太娇羞?唯硬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