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9章

纵观整个九十年代。

大陆科幻事业完成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真正将科幻文学置于市场的基础之上。

虽然从目前情况看,科幻文学的影响面还远不及纯文学。

但在面向市场这个基本功上,科幻文学界可以说已经毕了业。

比起面对&ldo;断奶&rdo;一片忧虑的纯文学界有根本的不同。

相信到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文化事业进一步市场化,中国科幻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五节港、台两地的科幻之路  第二章

纵观世界科幻史,大约可以为科幻小说找到三个源流。

一是欧洲的纯文学、哲学源流;一是前苏联的科普源流,再有一个就是美国的通俗文学源流。

这三大源流在大中华的两岸三地恰好各有各的代表。

大陆继承了前苏联的科普式科幻传统(现已转向),台湾继承了欧洲的纯文学式科幻传统;香港则继承了美国的通俗科幻传统。

1968年,《中国时报》发表了著名作家张晓风的《潘渡娜》,成为台湾省第一篇正式发表的科幻小说。

《潘渡娜》是&ldo;潘多拉&rdo;一词的台湾译法。

该作品和同样由女作家写下的世界科幻开山之作《弗兰肯斯坦》一样,讲的也是人造人的悲剧故事。

相比之下,后者的女性特点少得多。

同年,台湾工程师,控制论专家张系国发表了《超人列传》。

轰动一时。

张系国后来以《星云组曲》等系列著作成为台湾省科幻创作的带头人。

同时,儿童文学作家黄海也开始创作科幻小说,代表作有《一零一零一年的太空旅行》等。

台湾省其他的科幻作者还有吕应钟、郑文豪、叶言都等。

但产量不高。

其中吕应钟创作有目前唯一的一本中文科幻系统读物《科幻文学》。

1990年,台湾省科幻界同仁创办了科幻专刊《幻象》。

该刊举办过几届&ldo;世界华人科幻艺术奖&rdo;评奖活动,韩松等不少大陆作者的作品获得过该奖,成为沟通海峡两岸科幻界的桥梁。

后该刊因财力不足而休刊。

台湾科幻与大陆科幻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强调作品的社会效益,但对文化市场把握不足。

致使台湾科幻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动力。

海峡两岸的科幻创作都追求发扬民族精神,相当一部分作品富有中国特色。

两岸科幻作者也都强调通过科幻文艺改造民族传统中的某些糙粕。

另外,海峡两岸的科幻在类似的政治背景下,都经历过束缚逐渐减少的过程。

与大陆和台湾完全不同的是,在商业社会香港发展出来完全商业化的科幻小说,而且有点无面,主要以倪匡和黄易这两个人为代表。

人数虽少,但每个人的作品数量都达到了大陆和台湾作者不可企及的程度。

倪匡原籍大陆,五十年代因政治问题逃居香港。

后进入商业写作者行列。

倪匡与金庸等人关系良好,曾为金庸代笔写作其武侠小说片断。

但在当时的武侠大潮中,倪匡独辟蹊境,大力挖掘科幻小说的魅力,成功地推出了卫斯理系列。

相邻小说
腹黑竹马:小青梅吻不够  厉先生要藏娇  诸天之人皇  王晋康科幻短篇小说集  抗元攻略  他的独占欲  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  距离有些远  我有一座监狱  诸神黄昏的烈焰  洛剑雪衣侯  鸢尾花  你侬我侬  竹马谋妻之弃女嫡妃难休夫  重生之最强蜜婚  基因战争  黑色郁金香上的鲜血  走进那片神秘的土地——陌生的阿富汗  最强乞丐  武术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