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59章

&ot;艺术小说通常又是悲观厌世的,主要因为写悲观厌世的艺术小说较为容易;写乐观向上的艺术小说不是不可能,但是这类小说很难打响。

&ot;(《科幻之路》三卷711页)

总得来说,真正发自内心地渲泻颓废厌世倾向的作品在科幻长河中极为罕见。

在对未来的态度上,中外科幻作者惊人的一致。

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科幻艺术的未来主义价值观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因为它与中国文化的主流是不合拍的,是一种冲击和批判的力量。

下面两段论述分别出自大陆和台湾科幻作者,但内容却惊人的一致,足见民族文化的共性所在:

&ot;反思中国文化,很大成分可以说是向后看的文化。

中国大地上,近年崛起多少的西游记宫、封神演义游乐园、历史人物蜡像馆,都是这种文化思维定势产生的结果。

就拿成都市来说,耗费巨资修建了&39;惊奇迷乐大世界&39;、&39;水泊梁山&39;。

其结果门可罗雀。

……科幻文学是面向未来的文学,它将把中国人的目光牵向未来……&ot;(《中国最新科幻故事&iddot;第二卷前言》河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ot;……我们的投资意愿非常非常低落。

但是我们看看我们寺庙投资反而发展到非常可怕的地步,加上武侠小说盛行,大家都很想逃避在那种不可思议的境界里。

我们目前解决经济问题,工业无法突破的问题,跟我们缺乏科幻精神有关--我们没有前瞻的精神。

我们从小学生、中学生到大学生,没有人想到未来,就只想逃避、发牢骚,这可能是我们科幻小说家的责任。

&ot;(黄凡,《科幻小说座谈会发言》,转引自《台湾科幻小说大全》473页)

四节世界主义的价值  第八章

熟读科幻作品的人会发现,中外科幻小说有两点是非常相同的,那就是喜欢用世界性的背景,并且将人类视为统一的描述对象。

这种典型的世界主义正是科幻艺术的优秀传统。

&ot;科幻是跨越所有种族、宗教、信仰和国界的当代世界神话。

&ot;(《美国科幻迷协会和美国风格的科幻热》,转引自《科幻世界》95、12)

作为科幻小说的诞生标志,《弗兰肯斯坦》将情节背景一直延申到北极。

凡尔纳一直习惯于把整个世界当成他作品的背景,并且歌颂了许多并非法国人的英雄,象《海底两万里》中的印度船长和《大炮俱乐部》里的美国探险家等。

在威尔斯的短篇名作《星》中,甚至没有任何一个特定的人物,整个人类成为主人公,共同面对着慧星即将撞击地球的灾难。

斯特普尔顿的《最后与最初的人》更是有人类无人物的科幻典范。

这样的作品纯文学界里从未出现过。

相邻小说
黑色郁金香上的鲜血  重生之最强蜜婚  鸢尾花  洛剑雪衣侯  基因战争  王晋康科幻短篇小说集  腹黑竹马:小青梅吻不够  走进那片神秘的土地——陌生的阿富汗  抗元攻略  武术大师  最强乞丐  厉先生要藏娇  诸神黄昏的烈焰  我有一座监狱  竹马谋妻之弃女嫡妃难休夫  诸天之人皇  最强农女之首辅夫人  他的独占欲  你侬我侬  距离有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