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5章

沫若之吻及其他(4)

1971年,郭沫若出版了晚年的重要著作《李白与杜甫》,书中扬李而抑杜。

据李一氓说,郭沫若&ldo;写的那个《李白与杜甫》,也是根据毛主席的一些说法加以发挥的。

主席好象就说过,他高兴李白不高兴杜甫。

&rdo;(见刘茂林、叶桂生等著《郭沫若新论》)。

在该书的《李白的家室索隐》这一部分结尾,郭沫若写道:&ldo;一九六四年五月,我曾经去过采石矶,看到了古人所谓的燃犀渚或牛渚。

长江边上的太白楼也焕然一新。

我当时做了一首《水调歌头》以纪行,抄录在下边,作为本文的结束。

久幕燃犀渚,来上青莲楼。

日照长江如血,千里豁明眸。

洲畔渔人布罶,

正是鲥鱼时节,我欲泛中流。

借问李夫子:愿否与同舟?

君打桨,我操舵,同放讴。

有兴何须美洒,何用月当头?

《水调歌头&iddot;游泳》

畅好迎风诵去,传遍亚非欧。

宇宙红旗展,胜似大鹏游!

&rdo;

郭沫若毕竟是郭沫若,什么样的奇思妙想都可能在他的笔下出现。

这回,他要邀请李白同泛中流,并且同诵毛泽东的《水调歌头&iddot;游泳》。

李白也曾陪伴君王,但若非及时地去廊庙而游江湖,也就只能写出许多&ldo;云想衣裳花想容&rdo;一类的颂圣诗或&ldo;颂妃诗&rdo;,那也就没有可与杜甫并称的李白了。

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李太白,能接受郭沫若兴致勃勃的邀请吗?

2002年6月11日深夜

&ldo;皆起于此夜之会&rdo;‐‐陈独秀为何离开北京大学

&ldo;皆起于此夜之会&rdo;(1)

‐‐陈独秀为何离开北京大学

尽管习惯于用所谓&ldo;必然性&rdo;和&ldo;历史规律&rdo;来解释一切的人不承认历史过程中偶然和巧合的作用,但偶然和巧合仍往往令人怀疑真有一个上帝或一个魔鬼在冥冥中操纵着一切。

1916年11月26日,陈独秀和亚东图书馆的经理汪孟邹等人离沪北上,28日到京,入住前门外的中西旅馆。

其时,陈独秀把《新青年》在上海办得很红火,并与汪孟邹等酝酿办一个&ldo;大书店&rdo;,此番便是为此事招股而来。

而恰在此时,北洋政府正酝酿着让蔡元培出长北京大学。

相邻小说
整个娱乐圈都在喜欢我  法师乔安  替嫁后被傻子夫君捧上天  捡回来的回忆  白桃乌龙  她像只狐狸  美貌冠天下[重生]  去二次元拯救世界  染芳华  无尽神器  穿成残疾校草的结婚对象  天才布衣  一个小律师的奋斗人生  穿成小猫咪后我爆红又暴富  与爱情为邻  我的左手里有一个帝国  男神效应  爱情急转弯  策马中世纪  纨绔帝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