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8章

几个世纪以后,对李蛰的缺点,很少有人指斥为过激,而是被认为缺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

他的学说破坏性强而建设性弱。

他没有能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替正统的教条,原因不在于他缺乏决心和能力,而在于当时的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和别的思想家一样,当他发现自己的学说没有付诸实施的可能,他就只好把它美术化或神秘化。

李蛰的学说一半唯物,一半唯心,这在当时儒家的思想家中并非罕见。

这种情形的产生,又可以追究到王阳明。

王阳明所使用的方法简单明白,不像来直那样的烦琐累赘。

但是在他的体系里,还存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例如良知的内涵是什么?良知与意念的关系,是从属还是并行,是调和还是排斥?他应该直接的说良知是一种无法分析的灵感,有如人类为善的可能性属于生命中的奥妙。

但是王阳明不如此直截了当。

他又含糊地说,良知无善无恶,意念则有善有恶。

这些问题,为他的入室弟子王毅作出断然的解答:一个人企图致良知,就应当摈绝意念。

理由是,人的肉体和思想,都处于一种流动的状态之下,等于一种幻影,没有绝对的真实性。

所以,意念乃是技节性的牵缠,良知则是永恒的、不借外力的存在。

良知超越于各种性格,它的存在寓于无形,有如灵魂,既无年龄性别,也无籍贯个性,更不受生老病死的限制。

按照王酷的解释,良知已不再是工具而成了目的,这在实际上已经越出了儒家伦理的范围,而跨进了释家神学的领域。

李蛰在北京担任和部司务的时候,经常阅读王阳明和王回的书,之后他又两度拜访王回,面聆教益。

他对王银备加推崇,自称无岁不读王回之书,亦无岁不谈王殿之学,后来又主持翻刻了王银的《文抄录入》并且为之作序。

按照王前的学说,一个人就理应集中他的意志,放弃或简化物质生活,避免环境的干扰,以达到无善无恶的至高境界。

然则一切的真实性既然只存在于心中,则所谓放弃、简化与避免,也无须见诸行动,而只是存在于精神之中。

一个人不存在恶念,他就不会见恶闻恶,更彻底地说,就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恶。

基于这种的立场和信念,李蛰对耿定向的攻击不屑一顾。

耿定向说他拥妓,李蛰就承认他确实在麻城&ot;出入于花街柳市之间&ot;。

但是这种世俗所认为不对的行为在无善无恶的领域中,不足成为指责的根本。

在李蛰看来,他的行为不过是佛家的&ot;游戏三床&39;,道家的&ot;和光同尘&ot;。

他以&ot;无善无恶&ot;作为标帜,硬是不肯认错示弱,另一方面李蛰则并不认为这种自由系每个人都能具有,而只是进入了无善无恶境界的优秀分子的特权。

相邻小说
恶魔出山  巡空的旅者  大地主的小日子  网游之清道夫  庶子家有个河东狮  他掌心的小灯盏  T台之下  江湖我独尊  极品医圣在花都  总裁夜夜爱  假千金她靠学习暴富了  心动陷落[娱乐圈]  我的加速空间  征途  信手婚来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  (穿书)本是路人,奈何缘生  我寄人间白满头  琉璃灯之守灯人  萌宠之影帝的完美饲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