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2章

纵观郑氏收台与清廷复台二十一年间的清郑较量,清廷毕竟已牢控华夏大陆,整体规模宏大,综合实力远强于局促一隅的对手,还是占据着主动权的,而明郑也是刚柔相济,与之周旋。

至于清廷手段,和战齐抓,再配一手更狠辣的延海迁界也。

康熙三年(1664),清廷与荷兰人联合攻克了明郑沿海最后一个岛屿铜山后,即决定挥师跨海东征,一鼓作气拿下台湾。

十一月,受封为靖海将军的施琅,首次领兵出征,不料途中遭遇飓风,无法前行,敌人面还没见着,便只能掉头返回了。

明年(1665)三月,最坚定消灭明郑者施琅,自铜山启航,再次兵发台湾,前三日无风浪,以风帆为动力的船队进展不顺利,后又遇逆风无法前行,不折回又能咋办呢。

五月,休整后的舰队第三次出发,已入澎湖口了,不幸再遇大风暴,结局可想而知,就连施琅的指挥舰也被吹散,南入广东潮州界沿海折腾了一圈,再返回的。

大海实在是明郑抗御清人的最有力武器啊,就这样,三次征伐没打着一个敌人便惨淡收场了,清廷也很灰心丧气,直到三藩之乱结束,不再有武力攻台的打算,转而又拾起了招抚手段,与明郑先后十次议和,除了最后一次,都是它主动提出,那结果又怎么样呢?

康熙六年(1667),清廷遣使道员刘尔贡、知州马星、总兵孔元章等人,赴台与郑经谈判,允诺只要你归顺剃发,不再反清了,就封你个&ldo;八闽王&rdo;,东南沿海岛屿还可以重新交给你管辖呢。

多优厚的条件啊,清廷也只能宽大如此了,请那些抨击郑经的人看看,如果他只想割据称王,行一家之私,答应就是喽,干吗硬和人家过不去呢?打又打不过,这不叫不识趣吗?那么多大明子民无此待遇,也心甘情愿降了清吗。

但郑经没有这样做,看他怎么回答的:&ldo;和议之策不可久,先王之志不可坠&rdo;、&ldo;不佞亦何慕于爵号,何贪于疆土,而为此削发之举哉?&rdo;(见《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明确拒绝了这次招抚。

施琅见此次和谈失败,即上书《边患宜靖疏》,指出:&ldo;堂堂天朝,万国宾服,岂容此余灰以滋蔓患日&rdo;,次年又上了个《尽陈所见疏》,极尽所有理由,一心希望朝廷出兵,且由他带着,灭掉不共戴天之明郑,完成大清江山之一统,博取不世之功业。

归降之人能如此竭心尽力为国效忠,实乃清廷之福也,应该好好赞赏鼓励一番才是,但清廷并未领情,相反对原郑氏降将,有怀疑,不放心,害怕他们与郑氏串通,加之康熙君臣已经放弃了武力攻郑,此一时彼一时也,哪里还能听得进这种言论?

康熙七年(1668),清廷下令裁撤福建水师,将所有原郑氏降兵降将拆开,分调至京师归旗或各省屯垦,战舰全部焚毁。

至于施琅,则入京担任有名无实的内大臣,郁郁不得志,空有一身抱负难展呀,深仇大恨难消呀。

不过他倒也矢志不移,留京闲差一干13年,却仍抱定青山不放松,专心研究如何渡海灭郑,给清廷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也为他日后重挑重担建功业,流芳百世美名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啊。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施琅施琅,楷模楷模!

讲到这,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损康熙伟大圣君形象,一般都把这段时间清廷放弃攻台的决策,归罪于鳌拜专权所致,非康熙不想为之也。

鳌拜此人,前也说过,远非多尔衮般有凌驾于皇帝之上的权势,忠心之臣,有点跋扈粗蛮而已。

康熙长大后,国家最高权力仍在自己手上,只是专擅独断之性格,让他追求的是高度极权式统治,容不得半点掣肘,何况还是鳌拜这样倚老卖老大嗓子的呢,于是才发生了用儿戏般的手段,擒拿国家第一重臣这样的荒唐事来。

一句话,所谓鳌拜专权时期(实则不是),康熙决不是一个傀儡皇帝。

放弃武力攻郑,他起码是赞同者,就是从他所谓亲政后的表现看,也能证明这一点。

清廷三大霹雳手段(中)

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帝亲下诏书,派刑部尚书明珠到福建主持和议,对明郑作出了更大让步,允许郑氏藩封,世守台湾。

郑经提出:&ldo;苟能照朝鲜事例,不薙(同剃)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意,则可矣&rdo;(江日升《台湾外记》),康熙则认为&ldo;若郑经留恋台湾,不思抛弃,亦可任从其便。

至于比朝鲜不剃发,愿进贡投诚之说,不便允从。

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郑经乃中国之人&rdo;(《明清史料丁编》第三本)。

这两段话极为有名,也被经常拿来作为郑搞分裂、康主统一的有力证据,真相究竟如何,还需略做探讨。

历来政治上较量,复杂莫测也,如从当事人的某一两句话,甚至其中一个词就给谁定性,实在有失偏颇,无论明郑,还是清廷,和谈都是一种政治手段,双方都想在一个特定阶段,凭此为我所用,最大限度实现自己特定目的。

有些话说出来,并非就是己之心愿,也许是斗争的方法策略或情势所迫暂切如此等,所以关键还是要看具体的行动与结果,他们最后到底是怎么做的,而不是光看谁说了些什么。

先观以康熙为代表的清廷,和谈时既说过上面看起来很义正词严的话,也说过&ldo;自海上用兵以来,朝廷屡下招抚之令,而议终不成。

皆由封疆诸臣执泥削发登岸,彼此龃龉。

……愿贵君臣同于箕子,毋蹈田横之故辙。

则何不罢兵休士,全车甲而归台湾,自处于海外宾臣之列。

其受封爵惟愿,不受封爵亦惟愿。

我朝廷亦何惜以穷海远适之区,为尔君臣完全名节之地。

……执事如感朝廷之恩,则以岁时通贡如朝鲜故事,通商贸易,永无猜嫌,岂不美哉?&rdo;

相邻小说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清酒系美男  给白莲花上色需要分几步  憾生  北大差生  误入浮华  差价为王  我靠种坟地位列仙班  太入戏  路人甲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山神的乱世桃源  七年之痒痒痒  颠倒月光[娱乐圈]  将军,你抑制剂掉了[穿书]  虐文,但是发疯文学  反派师尊心灰意冷后  深情备胎是万人迷[快穿]  回到六零年代  和豪门大佬隐婚后  末世:姑娘莫慌,我物资够用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