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3章

&ldo;台湾本非中国版籍,而足下父子,自辟荆榛,且眷怀胜国,未尝如吴三桂之僭妄,本朝亦何惜海外一弹丸地,不听田横壮士逍遥其间乎?近三藩殄灭,中外一家,豪杰识时,必不复思嘘已灰之焰,毒疮痍之民。

若能保境息兵,则从此不必登岸,不必剃发,不必易衣冠。

称臣入贡可也,不称臣不入贡亦可也。

以台湾为箕子之朝鲜,为徐福之日本,与世无争,与人无患,沿海生灵,永息涂炭。

惟足下图之!

&rdo;。

(清贝子赖塔秉康熙之旨予郑经书中所言)

相反明郑也留下过许多壮语,郑经发布的文告曾说:&ldo;我先王忘家为国,抗夷于方张之际,……因退屯东宁,生聚教诲者十一余年,庶机勾践之图,无堕先王之志。

&rdo;还写过这样的诗歌:&ldo;西郭楼台近水滨,青山白云相与邻。

试问阁中谁隐者,昔日先朝一汉臣&rdo;(《题东壁楼景自叙》);&ldo;王气中原尽,衣冠海外留。

雄图终未已,日夕整戈矛&rdo;(《满酋使来有不登岸不易服之说愤而赋之》);&ldo;胡虏腥尘遍九州,忠臣义士怀悲愁。

既无博浪子房击,须效中流祖狄舟。

故国山河尽变色,旧京宫阙化成丘。

复仇雪耻知何日,不斩楼兰誓不休!

&rdo;(《悲中原未复》)。

开本文之先例,引用这么多,不是要证明孰好孰坏,孰优孰劣,而是觉得对一个人、一件事的评价,不要为了某种目的,先设定好一个框架,然后对摆在面前的一大堆证据,只选能为己所用的,其它一概视而不见,实在有违客观真实性啊。

对清廷与明郑,康熙与郑经,既然都能找到完全相反的观点,那就要赞一齐赞,骂一齐骂,何必一个高捧,一个痛贬呢?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岔路口上,本就有多条路可走,也并非这样走就好,那样走就差。

单论统一,在明清交替的非常时期,现在眼光来看,大清统一是正义的,可以呀,都是中华民族吗,但也没必要就此走向另一个极端,反而把过去认为最正统的说成是分裂吧。

康熙拿下台湾,客观上实现了华夏的统一,这当然是正义的,但如果郑经反过来抗清成功,恢复中原,就是现在看,也不能说就是恶行呀?

明明就是一场中华民族内部带点特殊的内战,没必要上线上纲,把谁说成是叛国者,更没必要把不同阶段不同性质的问题硬掺和在一起,这样只会混淆视听,把千百年来形成的大众已认可的价值观完全打破,利实在大于弊啊。

还有一点,就是单看郑经与康熙那两段名言,后人的理解可能也有误。

因为对照清廷已经答应的条件,郑经如果答应,明郑实际上已是自成一家了,又何必再与朝鲜比个什么较呢?因此细观话中含意,特别是康熙答复之言,应能清楚地看到,&ldo;照朝鲜事例&rdo;及&ldo;中国之人&rdo;这些话语,重在讲剃不剃发,而与是否分离中国无关。

双方都把它看作一个根本问题,郑经从长远发展着手,什么都可以谈,唯独发坚决不能剃,底线也,当年郑成功也是这样。

而康熙也秉承了先辈们的一贯主张,对汉人无论如何要把发剃掉(就那都突破过,政治呀),这是归顺大清最显著的标志,否则就是十恶不赦的叛逆。

这下好了,根本点谈不拢,其他说得再好都是白搭,历来清郑谈判大都因此半途而废。

其实说到底,根本的根本还是郑经不愿和谈,民族气节仍在,恢复中原之志不灭啊,否则千千万万汉人都已剃发了,他干吗非要坚持呢,太多太多人要是能凭此换来这等荣华富贵,求之不得呢,以后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点。

康熙八年(1669)的谈判失败后,清郑各守其界,不战不和,相安无事,进入了双方最平和的一段时光,但仅仅过了四五年,三藩之乱的爆发,一石激起千层浪,两岸之间静谧的海面上,顿时又暴风骤雨,狂涛汹涌了。

康熙十三年(1674)三月,靖南王耿精忠(耿继茂长子)响应吴三桂反清,遣使台湾,约郑经出兵大陆,许以福建南部沿海郡邑。

矢志中原的郑经毫不迟疑派兵西征,先后占领福建广东沿海不少地方,昔日繁盛局面再现也。

然郑经与耿精忠及吴三桂的关系很快破裂,其中一因便是复明问题,比起耿吴各有&ldo;异志&rdo;来,他对大明要更为忠诚,对抗清也更加坚定。

同时,郑军也很英勇顽强,在东南,不,整个反清队伍中,除了吴周政权,他们是坚持最久的。

康熙十五年(1676),福建耿精忠与广东尚之信先后降清,明郑独守东南沿海之地,要抵抗清军与耿尚的联合进攻,势单力薄,颓势难挽了,至康熙十六年(1677)初,郑军接利失利,只能退守厦门与金门了,不过清军没有水师(都烧掉了),无法展开进一步打击,只好再施招抚。

四月、七月,清康亲王杰书先后两次遣使至厦门,与郑经谈判,提出只要其从沿海诸岛撤出,完全退回台湾,关起门过自家小日子,双方以澎湖为界,即可&ldo;照依朝鲜事例&rdo;。

哇,条件进一步放宽了,显然是得到康熙指示,不然杰书有几个脑袋敢如此行事?这下郑经该满意了吧?

清郑和战大较量(下)

一再说了,郑经志向是恢复中原,岂愿僻于台湾一隅?每次与清廷和谈,斗争策略罢了,这次同样不例外。

纵然你清廷给再多优惠条件,纵然明郑抗清犹如鸡蛋碰石头,郑经也绝不会主动割断与大陆联系的,所以他要求继续驻守沿海已占岛屿,并有意提出粮饷还要由清廷来供给。

这简直&ldo;欺人太甚&rdo;了!

清廷当然不会接受了,和谈遂告终止。

相邻小说
回到六零年代  我靠种坟地位列仙班  北大差生  反派师尊心灰意冷后  将军,你抑制剂掉了[穿书]  虐文,但是发疯文学  太入戏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和豪门大佬隐婚后  山神的乱世桃源  给白莲花上色需要分几步  差价为王  七年之痒痒痒  路人甲和豪门大佬联姻后  深情备胎是万人迷[快穿]  清酒系美男  误入浮华  末世:姑娘莫慌,我物资够用百年  颠倒月光[娱乐圈]  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