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三什么是民国范儿

好了,对于当代某些知识分子怀念民国的深层次根本原因,在上一部分已经有了初步的描述。

那么,他们有关于提高自身经济待遇的要求,到底有没有一定的合理性呢?

……这个……该怎么说呢?尊重知识分子这个说法,应该是绝对没有错的。

但有一点请大家先弄清楚,我们到底应该尊重怎样的知识分子?

或者说,究竟是哪一类的知识分子,才能给我们这个社会真正地创造出财富和价值?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有个很时髦的名词,叫做“民国范儿”

大概意思就是说,民国时代虽是社会政治上的动荡乱世,却是人文精神上的蓬勃盛世――大师辈出、精英涌现,一个个都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自由的生活方式和高昂的精神气质,把这些民国时代的节操和风骨归纳起来,就是所谓的“民国范儿”

总之,从清朝上溯整个中国古代的那种士子之气,那股“以天下为己任”

的博大胸怀,于民国时代的教育界和学术界犹有遗风。

可惜随着眼下的社会风气日益浮躁,在如今我国的大学里,已经几乎没有那种清高不凡的氛围了。

所以,过去那些充满古典中华士人风骨,又结合了近代西方进步思想的“民国范儿”

,实在是我辈信仰空虚的现代人,应当仰慕和借鉴的经典对象!

嗯,这番论述不能说没有道理。

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过一点,这些“很有范儿”

的“民国时代精英人物”

,如章太炎、蔡元培、陈寅恪、梁漱溟、梅兰芳、徐志摩、闻一多、鲁迅、张爱玲、梁启超……虽然确实是名声如雷贯耳,令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可他们基本上都是搞社会科学的文化人,学的和研究的都是教育、文学、外语、历史、哲学、艺术之类,却很难找到什么工科和理科的人才。

而我们比较熟悉的老一辈科学家,例如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等等,几乎都是从国外留学回来,因为国内没有培养和扶持优秀科学家的条件,在民国时期也看不出什么很特别的“范儿”

――这就有些奇怪了,以北洋军阀时代的教授待遇之优厚,大学经费之充足,难道就盖不起一个实验室吗?要知道,20世纪早期的科学研究,其所需经费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庞大啊?

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在民国前期,北洋军阀统治时代的中国各所大学里,文科生和理科生的比例极度不平衡――学习文法艺术的文科生独占鳌头,竟然达到了学生总数的90%以上!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在大学里攻读工科、农科的学生却寥寥无几,连商科都没啥人,讲这些课程的教授也很少。

只有医科稍微强一点,但也好得有限。

唉,在当年北京的那些大学里,第一是文科,第二是文科,第三还是文科!

除了医学和外语之外,如果你还要想学一点实用的先进技术,就只能到国外去留学了。

而且在学成之后,也很难归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只能留在海外谋生――旧中国的工业实在是太落后,海归的工程师和科学家除非是自己办厂创业,否则简直是毫无用武之地。

总之,在民国前期的大学里,理科的情况真是叫做一个悲剧!

据说就连学家政的女孩子都要比学工程技术的人更多!

哪怕是在日后以“理科第一”

而闻名全国的清华大学,当时的教学内容居然也还是以政法、文学和神学为主,每年的理科毕业生从来都不曾超过100人!

…,

上帝啊,民国时代的旧中国,明明最缺的就是现代化工农业,最落后的就是现代科学技术,但却偏偏只培养了这么少的一点儿理科大学生,其中很多最优秀的人才还要移民出国,对一个好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有啥用啊!

民国的工业要能发展得起来,那才是有鬼了!

那么,民国时代的大学教育,为什么会办得如此不科学?明明国家在工业和科技上全面落后,急需建设现代化产业的科学jishu人才。

可是在大学里却把经费向文科极度倾斜,反而对理工科毫不重视?

相邻小说
半糖少冰  沉睡之火  思慕(1v1)  掌上明珠(父女1V1)  与你的爱情热映  白桃(父女h)  喜神(1v1叔侄)  我们不分手好吗?  色欲游戏舱(全息快穿NPH)  女王的一生(nph)  风流剑 (修真NP)  奴隶少女莎莉(超重口、虐身虐心)  沉立言的禁忌录  分手预告  你是男生,还是女生?Boy or Girl?  雨露  青春之花未开  爱上无花果(H)  七十年代知青媳妇跑路后  春心陷阱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