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8章

1923年,李济以他那凝聚了三年心血的《中国民族的形成》论文获得哈佛大学哲学(人类学)博士学位,此为第一位中国人获此殊荣。

这一年,李济27岁。

获得博士学位的李济旋即收拾行装,告别了风景秀丽的查尔斯河畔和浸润着自己三年青春汗水的哈佛校园,踏上了归国的途程。

一只意气风发的&ldo;海龟&rdo;,怀揣满腔热血,穿过波涌浪滚的浩瀚大洋,携西学文化的新风与锐气,精神抖擞,豪气飞扬地爬上了黄土凝成、板结干裂的远东大陆,回到了赋予他青春和梦想的故都北京。

此时的&ldo;海龟&rdo;与若干年后作为新生代的&ldo;海龟&rdo;或者&ldo;假洋鬼子&rdo;皆有较大不同,在李济的梦想里,有成就一位学术界大师的心愿,却没有捞个大官或弄个百万富翁或千万大亨的追求。

从徐志摩于哥伦比亚大学致李济的信中可以看出,这个被徐称作&ldo;刚毅木纳,强力努行,凡学者所需之品德,兄皆有之&rdo;的&ldo;老兄&rdo;,[43]心中装填的是&ldo;新文化,科学救国,振兴民族&rdo;等一类理想与抱负。

这一鲜明的时代特征,正如若干年后李济所说:&ldo;

那时的留学生,没有一个人想在美国长久地呆下去,也根本没有人想做这样的梦。

那时的留学生,都是在毕业之后就回国的。

他们在回国之后,选择职业的时候,也没有人考虑到赚多少钱和养家糊口的问题。

我就是在当年这种留学风气之下,选择了我所喜爱的学科‐‐人类学。

&rdo;[44]

回国后的李济在一位名叫凌冰的美国克拉克大学时期结识的学长举荐下(南按:时凌担任南开大学部主任,一说教务长),接受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之聘,先是担任人类学、社会学兼及矿科教授,第二年兼任文科主任。

其间,由于矿科专业的关系,结识了当时中国著名的矿物学家、地质学家翁文灏,并通过翁再度结识了在李济人生旅途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国际级地质学大师丁文江(字在君),二人成为终生挚友。

丁氏作为曾在欧洲剑桥、葛拉斯哥等大学求学七载,并于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时归国的老字号&ldo;海龟&rdo;,此时已取得了中国地质界的领袖地位,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秘书长,对田野考古发掘和野外收集资料颇为热心。

正在这个时候,河南新郑古墓出土一批青铜器的消息传到北平,引起了学术界注意,丁文江得知,立即鼓励李济亲自到那里做些发掘工作,并筹了200块钱作为发掘经费,另外派了地质调查所谭锡畴作为李的助手协助工作。

李济接受了丁文江的好意,于1923年秋赴河南新郑做了第一次试探性小规模考古发掘,由于土匪捣乱与当地土著们不合作,加上墓葬几乎被盗墓贼盗掘一空,发掘收获不尽人意。

李济自觉有&ldo;失败&rdo;之感。

正是这次&ldo;失败&rdo;,使年轻的李济从具体实践探索中积累了可贵的田野工作经验,并有简短的英文报告《新郑的骨》一文问世。

按李济的说法&ldo;由这些无数的宝贵经验中,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丁文江先生对我们的一番苦心。

&rdo;自此,李济迈出了由人类学家向考古学家转变的第一步。

这一步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意义,正如许多年后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走下飞船舷梯,迈向月球加里加特梯死海之时对地球人类说出的那句永垂不朽的名言:&ldo;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rdo;正因了李济在新郑发掘的第一步,具有科学性质的考古学大幕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轰然开启,神秘的东方古代文明之门再度洞开,整个地球人类将随着中国田野考古发掘一步步推进和丰硕成果的展示,为远东大陆如此不可思议的高度发达的古代文明而惊叹。

1924年,美国华盛顿史密森学会弗利尔艺术馆(thefreergalleryof

art),派毕士博(cwbishop)率领一个代表团到中国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鉴于李济在学术界日渐兴隆的名声,以及他在中国近现代考古学史上迈出了关键性一步的机缘,毕士博代表团驻北京团部写信至天津南开大学,邀请李济加入他们的工作队,共同进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

李济接信后,颇为踌躇,最后在丁文江支持下,决定与对方合作,他在给毕士博的回信中首先提出了当时并没有多少人意识到,但却关乎国家与民族大义的两个至关重要的条件:

一、在中国做田野考古工作,必须与中国的学术团体合作。

二、在中国掘出的古物,必须留在中国。

毕士博接信后,立即回华盛顿向他的上司‐‐弗利尔艺术馆馆长洛奇汇报,并将李济赞扬一番,终于达成一致意见。

不久,李济收到毕士博的回信,称:&ldo;我们可以答应你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决不会让一个爱国的人,做他所不愿做的事&rdo;。

[45]李济对这个答复很满意,于是辞去南开大学教职,于1925年初,加入毕士博等人的行列。

李济所提的两个合作条件,开创了&ldo;既维护主权,又公平合作&rdo;,利用外资搞科研的先河,直接的收益不仅为后来著名的&ldo;殷墟第二、三次发掘的资金问题的解决&rdo;打下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为后来中国学者与外国学者的国际性合作树立了坚实稳定的坐标。

李济加入毕士博考古工作队不久,清华国学研究院招聘天下一流人才的行动开启,作为筹备处顾问的丁文江建议李济去研究院,一边任教一边做研究工作,并把情况介绍给老朋友梁启超。

梁启超深以为然,二人共同出面向清华校长曹云祥推荐,曹一听李是哈佛博士,且正与美国人合作田野考古发掘项目,当场表示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赶快请进清华园。

于是,时年29岁的李济,以讲师的身份出任国学研究院导师。

相邻小说
儿子,请给爸爸指条明路  农家女成长记  领主与龙  公主他坚决不退婚  妖怪坑我进警局的那些年  邪祟  心上友  很纯很暧昧(上)  修真式分居  你等南风吹  九剑杀神夏羽苏雍皇  十佳好男人[快穿]  穿成农家子靠植物系统飞升首辅  段珀  如何三秒征服松田  特殊案件调查组2  穿成大佬东山再起前的高傲联姻对象[穿书]  网游之海贼王的男人  混进史莱姆群中的小可爱  特殊案件调查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