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4章

盐铁会议与&ldo;桑弘羊之问&rdo;

就在颁布《轮台罪己诏》的两年后,公元前87年,一代大帝汉武帝郁郁而终。

公元前81年2月,汉帝国的朝堂之上举办了一次关于盐铁专营政策的公开辩论会,在中国经济史上,这可以说是最伟大的一次经济政策辩论会。

一个叫桓宽的人详实地记录了辩论的内容,写成一部流传至今的奇书‐‐《盐铁论》。

辩论的一方是六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反对国营化政策的儒生,另一方是桑弘羊和他的属吏。

桑弘羊是武帝最倚重的财经大臣,他出生于洛阳商人家庭,据称心算天下第一,他十三岁就入宫充当&ldo;侍中&rdo;,此后六十多年间,一直身处内廷之中,几乎参与了武帝时期的所有经济决策,可谓是汉武盛世的最大财经功臣。

汉武帝对臣下猜忌无度,生杀予夺,曾在十年间换了六任大农令,其中诛杀两人,只有桑弘羊署理财政后再无更替,时人评论说,武帝对他言听计从,好比当年越王勾践对文种和范蠡那样。

61在后世,桑弘羊与商鞅、王安石一样,是一个评价两极化的人物,有人赞之为&ldo;兴利之臣&rdo;,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理财大师,也有人斥之为&ldo;乱国酷吏&rdo;。

武帝在世时,就有儒生对桑弘羊恨之入骨,有一年天下大旱,有人上书献策曰:&ldo;烹弘羊,天乃可雨。

&rdo;

在这场大辩论中,时年七十四岁的桑弘羊明显处于被攻击的守势,桓宽真实地记录了他当时的种种表情,如&ldo;大夫默然&rdo;、&ldo;作色不应&rdo;、&ldo;缪然不言&rdo;、&ldo;悒悒而不言&rdo;、&ldo;勃然作色,默而不应&rdo;、&ldo;俯仰未应对&rdo;、&ldo;怃然内惭,四据而不言&rdo;等,显然是一副被告的模样,他前后发言一百三十多次,均是为专营政策作顽强的辩护,这也成为后世研究武帝变法的最生动和宝贵的原始资料。

群儒反对国营化政策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指责盐铁、均输、平准等是&ldo;与民争利&rdo;,造成官商勾结,物价沸腾,民间经济萧条;62二是国营企业生产和经营存在重大弊端,其商品要么不适民用,要么质量低劣,各级官吏则强买强卖;三是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权贵经济,形成了一个背靠政权,以国营为名,通过特权攫取庞大利益的经济集团,他们的权势大于朝廷重臣,他们的富足一点也不逊色于范蠡之辈。

63

群儒所提出的这几点,在桑弘羊看来,都不意外,他一一予以回应和驳斥。

在他看来,这些人来自民间,都没有治国的经验,只能提出国营化的弊端,却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他提出了著名的&ldo;桑弘羊之问&rdo;:如果不执行国营化政策,战争的开支从哪里出?国家的财政收入从哪里得?地方割据的景象如何化解?而这三项不正是治国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最重要课题吗?为了表示自己与满口&ldo;仁义道德&rdo;的儒生们的观念对立,桑弘羊在一百多次的回应中,从来没有使用过&ldo;仁义&rdo;二字。

在西汉时期,知识界对商鞅的评价已颇为负面,唯独桑弘羊对之褒扬有加,在《盐铁论》中专门有一章《非鞅》,辩论双方就这一并不久远的历史人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

与儒生的观点截然相反,桑弘羊认为商鞅&ldo;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rdo;,真正做到了&ldo;不赋百姓而师以瞻&rdo;。

在《盐铁论》一书中,桑弘羊的经济思想得到了一次淋漓尽致的呈现。

或许是商人家庭的背景,或许是天赋所在,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工商业看成是&ldo;富国之本&rdo;的人,这比管仲又进了一步。

他提出&ldo;富国何必用本农,足民何必井田也&rdo;‐‐要让国家强大何必依赖于农业,要让百姓富足何必用井田制这样的笨办法?又说,&ldo;富在术数,不在劳身,利在势居,不在力耕&rdo;‐‐致富之道在于谋略,不在于身体的辛劳;利润的获取在于积聚效益,而不在盲目蛮干。

他甚至认为,工商不畅,农业无从发展,国家财政也失去来源。

64他甚至一点也不讳言专营政策内在的与民争利的本质,他说,实行均输与平准,目的之一就是让商贾从商品买卖中无从得利。

65

桑弘羊经济思想的最大贡献就是强调工商富国。

相邻小说
王妃是个交换生  论习惯对颜值的影响  阿瞒出道  爷在江湖飘  美女总裁的神级兵王  花开同赏  [综名著]神明为她加冕  [红楼]世界改造计划  裂舌  [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人]二喜之喜  与鬼为妻  大天师  半面江湖  绝梦谣  快穿之推倒神  男友又又又死了  殊玉  天剑御道  九重春色  天依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