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章

在这本书中,我将提出两个也许会引起争议的结论:第一,最近三十多年的经济大崛起与其说是&ldo;人类行为的意外后果&rdo;,倒不如说是两千年经济变革史的一次合理性演进,我们迄今仍有陷入历史的闭环逻辑的危险;第二,中国经济制度上的&ldo;结构性缺陷&rdo;,是一个&ldo;建设性结果&rdo;,它与维持千年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密不可分的重大关系。

第一讲 管仲变法:两千多年前的&ldo;凯恩斯主义&rdo;

中国历代的经济变革,应从公元前8世纪的春秋说起。

春秋之前,只有&ldo;天下&rdo;,而没有&ldo;国家&rdo;。

周天子封疆裂土,一千多个诸侯国恪守秩序,相安无事,因此没有任何求变的动机及欲望。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ldo;烽火戏诸侯&rdo;被犬戎杀死,西周终结。

从此,天子权威丧失,各国开始火拼,争强求富就成了新的时代主题,孔子称之为&ldo;礼崩乐坏&rdo;,我们则视之为变革的发生。

所谓国家,从来是血腥竞争的产物,这是举世之公理。

从统治者的策略来说,两千年的经济变革以千年为界,切为两截,从春秋时期到12世纪的北宋,变革是基于扩张的需求,而之后到18世纪初期的&ldo;康乾盛世&rdo;则以稳定为主题。

及至近当代,从洋务运动到现今,则出现了救亡、扩张、稳定,再扩张、再稳定的多个主题变奏,这期间的反复徘徊,值得我们细细体味。

春秋有&ldo;五霸&rdo;,首霸者为齐桓公,齐国之盛,正是第一场经济大变革的结果。

周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黄河中游,而齐国地处偏远的胶州半岛,很像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福建,地狭、滨海、远离中央政治中心,齐国的开国者是姜尚公,非姬姓王族,变法之初,属边远小国。

所以,自古以来,弱者就是变革的发动机。

中国从第一次搞经济变革开始就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点:观念的优先往往比资源的优先更重要。

特别有趣的是,齐桓公并不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君主,此公自诩有&ldo;三好&rdo;,好吃、好田、好色,辅佐他的人叫管仲,是一个战场逃兵和很失败的商人,曾经&ldo;三辱于市&rdo;。

就是这样的&ldo;三好先生&rdo;和失意商人,联起手来,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也许是最成功的经济大变革。

被严重误读的&ldo;士农工商&rdo;

在漫长的前工业时期,经济治理的流派无非两种,一个是重农主义,一个是重商主义。

哈耶克认为,东西方的早期文明都是重农轻商,对商业的厌恶是一个共同的早期传统。

9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把国民分为三等:第一等是哲学家,第二等是战士,第三等是商人、手工业者和农民。

在中国,儒家孟子轻蔑地把商人称为&ldo;贱丈夫&rdo;。

10然而,商人出身的管仲,是极其少数的重商主义者。

管仲兴齐,用的正是商人的办法,司马迁评论他的当国之道时曰:&ldo;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rdo;也就是说,管仲最擅长的是配置资源,提高效率,以妥协和谨慎的方式重建各种秩序,很有&ldo;企业家精神&rdo;。

管仲变法中有一项颇为后世熟知、引起最大误读的政策:&ldo;四民分业,士农工商&rdo;。

这一政策的要点是,把国民分成军士、农民、工匠、商贾四个阶层,按各自专业聚居在固定的地区。

《国语?齐语》记载,管仲规划士乡十五个,工商之乡六个,每乡有两千户,以此计算,全国有专业军士三万人,职业的工商臣民一万两千人(均以一户一人计算)。

此外,在野的农户有四十五万户。

相邻小说
[红楼]世界改造计划  绝梦谣  阿瞒出道  裂舌  与鬼为妻  殊玉  大天师  王妃是个交换生  论习惯对颜值的影响  [微微一笑很倾城同人]二喜之喜  美女总裁的神级兵王  男友又又又死了  九重春色  半面江湖  [综名著]神明为她加冕  天依大唐  花开同赏  快穿之推倒神  爷在江湖飘  天剑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