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3章

不管如何说,各家的思想,都有专长。

尤其在春秋战国的时候,诸子百家的书籍,多得不可数计,有着说不完的意见。

著作之多,多到令人真想推开不看了。

往往我们觉得自己有一点聪明,想的道理颇有独到之处。

但是,凑巧读到一本古书,脸就红了。

因为自己想到的道理,古人已经说过了,几千年前就有了,自己现在才想到,实在不足为贵。

总之,像上面讨论的这些正反资料,在书中多得很。

再回过来讲老子所说的&ldo;不尚贤,使民不争&rdo;。

此处之贤,是指何种贤人而说?真正所标榜的贤人,又贤到何种程度?很难有标准。

不论孔孟学说,或者老庄言论,各家所指的圣贤,要到达何种标准?那很难确定。

所以,属于道家一派的抱朴子说:&ldo;白石似玉,jian佞似贤。

&rdo;一方白色的好石头,晶莹剔透,看起来好像一块白玉,但是就它的质地来看,不论硬度、密度,都不够真玉的标准。

如果拿世界宝石标准来评定,充其量只能叫它什么&ldo;石&rdo;。

如&ldo;青田石&rdo;、&ldo;猫眼石&rdo;等,实际上只是一种质地较好的石头而已。

至于人,也是如此,有时候大jian大恶的人,看起来却像个大好的贤人。

所以贤与不贤很难鉴定。

我们用这些观点来解释老子的&ldo;不尚贤,使民不争&rdo;的道理,对大家研究老子这句话的内涵,相信会更有帮助。

现代化好人与老人的表扬法

老子的这本书,毫无疑问,是经人重新整理过,但大体上,已整理得很好,把每一句话的含义性质分别归类。

如果各抒己见,认为它原文排列有错误,那就各成一家之言,很难下一定论。

我在介绍第一章的时候,曾首先指出,老子往往将道的体相与作用,混合在一起讨论。

而且在作用方面,所谓老庄的&ldo;道&rdo;,都是出世的修道,和入世的行道,相互掺杂,应用无方,妙用无穷,甚至妙不可言。

所以,读老庄如读《孙子兵法》一样,所谓&ldo;运用之妙,在乎一心&rdo;。

那么,要想把《老子》的内涵,完全表达出来,是很费事的。

尤其在入世应用之道方面,常常牵涉到许多历史哲学。

利用史实,加以选择,透过超越事实的表面层,寻求接近形而上道理的讨论。

这在一般学府中应该属于一门专门课程。

但是许多地方,牵涉到历史事实的时候,就很难畅所欲言了。

比如说&ldo;不尚贤,使民不争&rdo;这句话,尚贤与不尚贤怎样才对,就很难定论。

换一句话说,一个真正太平的盛世,就没有什么标榜好人的必要,我们只列举现代化的一两个故事,大概可以增加些许&ldo;不尚贤,使民不争&rdo;的趣味性。

几年前,台湾社会上发起一个&ldo;敬老会&rdo;,对老人,表扬其年高德劭。

第一次举办时,我就发现,这简直是在玩弄老人,为老人早点送终的办法。

叫年纪那么大的老人坐在那儿听训、领奖,还要带去各地游览。

实际上,对于老人是一种辛苦的负担,我想那些老人可能累坏了,而且更因为这种风气一开之后,就有许多人也不免想进入被&ldo;敬老&rdo;的行列,这样就变成有所争了。

岂不见老子说&ldo;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rdo;吗?又如,我们标榜好人,让好人受奖,开始动机没有什么不对,但是形成风气后,社会上就有人想办法去争取表扬。

那么,表扬好人的原意,也就变质了。

相邻小说
我老公到底是什么  在年代文里被渣了二十年后  为你上瘾  顶流他姨是混血小饕餮  师尊,这次我只要你  我的帝王生涯  犬夜叉之哥哥,哥哥  明朝五好家庭2    玉垒浮云  掉马后我被徒弟拿捏了  穿越之夫郎为上  穿成男主前女友[穿书]  西窗竹  全球天灾:我银行卡里还有一百亿  (陆花同人)灯花百千盏  李鸿章传  迎春花  [综]反派之路  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