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2章

国内普遍同情蔡锷,&ldo;我接到的每一个报告都是如此,无论中外,都赞同他&rdo;,并认为可能会重演辛亥革命的一幕。

然而,袁对自己一手训练出来的北洋军极为自负,他不仅想当然地认为可以将装备很差、兵力薄弱的护国军镇压下去,而且主观臆测&ldo;蔡锷有野心&rdo;,他向莫理循问了一个愚蠢的问题:&ldo;蔡锷会统治中国吗?&rdo;莫理循对此未予理睐。

一心想当皇帝的袁世凯至死都不能明白,蔡锷反对他称帝的目的竟然是&ldo;为国民争人格&rdo;。

莫理循保存了1913年10月10日出席袁世凯就任正式总统的&ldo;庆祝券&rdo;、&ldo;国庆观礼券&rdo;,还有1916年元旦邀请他出席&ldo;朝贺典礼&rdo;的请柬、礼节单,总统&ldo;府&rdo;改称新华&ldo;宫&rdo;,不过请柬没有将时间称为&ldo;洪宪元年&rdo;。

而是照旧叫&ldo;(民国)五年&rdo;,不知是不是失误。

总之,看上去是那样的不伦不类。

®&ldo;少年中国学会&rdo;的名单

那真是一个属于年轻人的时代,一个可以尽情做梦的时代,青春、理想、激情都可以袒露在阳光之下,没有人会嘲笑你的理想,没有人蔑视你的青春,更不会有人打压你的青春。

1918年6月30日,几个年轻人开始筹备&ldo;少年中国学会&rdo;,1919年7月1日正式成立,这个横跨全国,远到欧洲,拥有南京、成都、上海、巴黎等多个分会的青年社团最富有&ldo;五四&rdo;的特征。

阅读会员名单,我们可以发现在126个会员中,最年长的李大钊是1889年出生的,当时不过三十来岁,已是北大教授,其他会员都是一群年轻人,大部分是来自北大、复旦、南洋大学、成都高师、金陵大学等校的大学生,他们中许多人以后都出国留过学,没有留学经历的反而是少数。

这不是一个政治团体,只是以&ldo;创造少年中国&rdo;为宗旨,以&ldo;奋斗,实践,坚忍,俭朴&rdo;为信条的青年群体,他们各自的政治选择也不相同,有许多人走上不同的政党道路,也有许多人在政治以外的专业领域有出色的表现。

&ldo;少年中国学会&rdo;的诞生和它的分化,一方面让我们看到&ldo;五四&rdo;时代的理想主义在青年身上的燃烧,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他们个性、观念、追求的多元,分化是必然的。

1925年7月,&ldo;少年中国学会&rdo;在南京举行第六次,也是最后一次年会之后无疾而终。

此时,&ldo;五四&rdo;大幕已经落下,那个众声喧哗、多元并存、开放包容的时代已被激烈的斗争时代所代替,年轻的理想主义者怀抱着各自对&ldo;少年中国&rdo;的理解。

踏上不同的道路。

我相信,他们在许多时候都会回望年轻时参加过的&ldo;少年中国学会&rdo;,回想和咀嚼那个时代的浪漫和梦想,正是那些身无分文、心怀天下的青春岁月陶冶了他们,成为其一生中最可宝贵的精神资源,有些人很年轻就为自己选择的主义献身了。

&ldo;少年中国学会&rdo;会员李大钊、高君宇、恽代英、邓中夏、张闻天、赵世炎、黄曰葵、沈泽民、杨贤江、刘仁静、肖楚女、毛泽东等参与组织了共产党,成为领袖和骨干。

杨亮功、易君左、程沧波、吴宝丰、沈怡、周佛海(先加入共产党)等加人了国民党。

青年党发起人曾琦、左舜生、李璜、陈启天、余家菊、何鲁之等几乎清一色都是&ldo;少年中国学会&rdo;会员。

还有孟寿椿、康纪鸿等会员发起过一个昙花一现的&ldo;新中国党&rdo;。

另外的人包括了音乐家王光祈、小说家李劼人、散文家朱自清、美学家宗白华、戏剧家田汉、教育家吴俊升、地质学家杨钟健、诗人康白情、哲学家方东美、实业家卢作孚,以及许德珩、张申府、周炳琳、舒新城等,他们的选择同样在这块土地上留下了痕迹。

在这份名单前面,历史将会长久地沉思。

1922年部分&ldo;少年中国学会&rso;&rso;会员在德国&ldo;少年中国学会&rdo;最重要的发起人是富有魅力的王光祈,1892年出生于四川,在左舜生的记忆里,&ldo;光祈这个人的长处甚多:办事负责任而有条理,待朋友充满热情,求知甚切,而表现力也很强。

我从没有见过他一篇模糊不清的文字,也从没有见过他一次拖泥带水的行为&rdo;。

当时,在这批受过良好教育、热情似火的年轻人中1893年生于湖南的毛泽东并不显得突出。

左舜生记得第一次在上海见到他的情形。

他们还摆过一回龙门阵觉得他了无异人之处&rdo;,&ldo;只是土头土脑的一个苦学生&rdo;。

与光彩照人的王光祈不可同日而语,王只比他大了一岁。

&ldo;山之崖,海之湄。

与我少年中国短別离;短別离,常相忆!

……&rdo;这是王光祈出国留学之际写下的《去国辞》,他没想到这是一次永別离,1936年他在德国谢世。

在经历急风暴雨的岁月涤荡之后,这个名字早已被人遗忘。

一个年纪轻轻就深刻影响过时代的人,没有被林林总总的时代潮流裹挟,坚持自己的独立选择是何等不容易。

我们不能因为他被遗忘而轻视他的理想和追求,更不能以事后的成败观来评判历史,回到历史。

就是回到当时的历史情境中,那是现代中国的一个新,本来有无数的可能性,没有命定的道路。

只有确定的价值,无论到什么时候,后者才是值得我们珍视的。

这些年,我先后看到过两本关于&ldo;少年中国学会&rdo;的研究著作,一本是已故王小龙先生的《少年中国学会研究》,一本是陈正茂先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一-&ldo;少年中国学会&rdo;史》。

这个学会以及相关的历史值得更深入、详尽的研究,这些会员们在20世纪的选择、命运各不相同,展开来就是一部波澜壮阔也是云谲波诡的现代史,会员们各自不同的命运要远比这个团体的命运来得复杂而丰厚,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看到更丰富的历史信息。

感受到中国社会进程的艰辛和曲折。

相邻小说
大风起兮云飞扬  神经五院  森林历险记  我承包了全逃生游戏的床  老子就是拽  [红楼] 惹不起的贾瑚  伴郎  高攀不起的大佬是我的[重生]  五代十国那些事儿  前任当丞相了  影帝的隐婚妻子  (综漫同人)少女的太阳信仰  家主今天又在装弱鸡(重生)  我有占卜系统  取代品  神背后的妹砸  子不教,父之过  宫样年华  蒋先生,有病得治  我养的鹦鹉竟然是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