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1章

头些年,颇兴将文言著作译成白话的风气。

我曾对此不以为然,以为如此一译,平添出许多错误,风味也完全不同。

现在我不那么想了,现在我想,这类译本的流行,不会没有道理。

尽管是在如今,仍有许多人对过去的东西有兴趣,只是碍于文言难读,不得不放弃或转向译本。

也不能责怪于中学里的文言教学,文言并非日常语言,在熟练之前,一旦不使用,自然很快忘掉。

传统是一种背景,硬要拉它到前台,立刻扭歪了。

读文言的人越来越少,并不影响传统的延续,因为毕竟还有人在读,虽然少。

这些人自会把影响传递开来,通过各种方式,到我们生活的细节中。

或许有人有式微之叹,但那是自然的进程,强去干预,也没什么好结果。

吕叔湘提到的两种理由,“或是为了理解过去的历史,或是为了欣赏过去的文学”

,仍然存在,只是需要的力气比过去大了。

语体的文言的成分,比三十年前少多了,中学课本,程度也浅多了,再要读文言,而且要读懂,非下点工夫不可。

比如“过去的文学”

,白话小说与诗歌还好些,欣赏散文或赋体,就不是件容易事。

如果是单纯为了欣赏,会有多少人觉得下那样的力气是值得的呢?

有个朋友戏言道,读竖排的古书,边看边点头,读横排的今书,边看边摇头。

回想起来,读过那么多文言著作,知识固有增添,若单从乐趣方面,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实该摇头。

也可能是这个原因,从不敢推荐别人读古书,怕就怕人家万一听信,读了半年,跑回来骂我耽误他的时间。

有时被人问得狠了,也要先将丑话说在前面,读就读吧,后果自负。

还要说的是,《文言读本》现在看来,也是很好的课本。

如有人愿意在中学的程度上再进一步,自然不妨用它作教材,只要后果自负。

不读世说

相邻小说
程色  付总今天的情人是谁  牛奶轧糖  天才双宝:傲娇前妻抱回家  她媚惑众生[快穿]  成名[娱乐圈]  为你着迷  只有你知道  池袋西口公园08非正规反抗分子  三千世  和渣前任她姐HE了  独一无二  军校宿管不好惹[星际]  御灵之神妃医绝天下  在我的台词里,没人能打败我  小奶犬的套路  [综漫]杀死一只侦探的虚  寒月照千城  [综漫]怕痛的话痛感调最低不就好了吗  不是很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