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6章

古人给孩子提供的精神食粮,是压缩饼干。

最早的《仓颉》《史籀》之类,四言一句,情有可原,因为那是识字课本。

后来说故事、讲道理,为什么也如此干巴巴呢?古代罗马的年轻学生,可以读到荷马、米南德、维吉尔的改编段落,还把那些场面,自己一五一十地表演,我们为什么没有让孩子读……读什么呢,在有三国西游之类的小说之前,还真没什么可读的。

四字一句,还有人嫌多。

朱熹写过一篇墓志铭,全篇三言,“朱氏女,生癸巳”

云云,只用了四五十个字,就把人家的一生说完了。

我不相信,写作者如果对题目有任何热情,会简略如此。

他的学生陈淳编的《启蒙初诵》,全篇三言,是《三字经》的先声。

为什么用三言呢?他解释说,儿童不能说很长的句子,—还有更奇怪的理由吗?

后来就有了《三字经》了。

里边的道理,和《太公家教》或更早的蒙书,大体一样,只是每句少了一个字。

可惜近代外力横来,打乱了我国文化的进程,不然,显然可以期见的,是会出现《二字经》,甚至《一字经》,直至大道无言的无上境界。

《三字经》是供背诵的,而问题在于,古代的教师,并没有同时给孩子提供丰富有趣的读本。

但即便是用来背诵,背《三字经》也不如背些更复杂的文本,因为语言的训练就是头脑的训练,只有复杂的句子,才能发展条理。

有的人说一句话想半天,想出来的却和前面的话不搭界,在我来看,此人如非领导,就是他小时候的塾师唯恐孩子不懂,只对他使用简单句。

现在的孩子背背《三字经》,自然无伤大雅,因为他们有其他的读物(尽管读闲书的时间越来越少了),有电视可看(尽管那上面的人,越来越常作儿语),还可以打游戏,里边也有对话(尽管没人懂得说的是什么)。

不读目录

尊敬的读者,不知可曾拜访荒凉的墓地,如贺兰山东麓的西夏王陵、景县的十八乱冢,或某处无名的坟地?特别是如果您独身一人,再赶上某些特别的场景,黄昏或黑夜,枭啼或树声,您会不会生出些令人兴奋的念头,比如说,期望有人起于地下,同您谈谈心?至少您得好奇,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那现身的前人,会说些什么呢?我知道有一个地方可以满足这样的好奇,那就是拥有许多旧书的图书室,那精神的墓园,我们同先人交流的地方。

现在,书是十分易得的。

过去不是这样。

在线装书已在流行的明清两代,拥有一部完整书籍的家庭,绝对不会超过百分之一;在更遥远的古代,在手抄本的时代,一个著书人,在他活着的时候,读者能有多少呢?几十还是几百?那时的作者,也是非常少的。

相邻小说
付总今天的情人是谁  成名[娱乐圈]  天才双宝:傲娇前妻抱回家  程色  池袋西口公园08非正规反抗分子  [综漫]怕痛的话痛感调最低不就好了吗  三千世  军校宿管不好惹[星际]  在我的台词里,没人能打败我  只有你知道  小奶犬的套路  她媚惑众生[快穿]  寒月照千城  为你着迷  和渣前任她姐HE了  独一无二  [综漫]杀死一只侦探的虚  御灵之神妃医绝天下  牛奶轧糖  不是很想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