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8章

被俘的窦建德被带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问他:&ldo;我们打王世充与你何干,你何苦大老远地来这里犯我兵锋?&rdo;窦建德说:&ldo;今不自来,恐烦远取。

&rdo;‐‐反正我们迟早都会打一仗,即使我不来,恐怕将来你也要去找我麻烦,既然如此,何不早些决一雌雄?窦建德本来是为了救援王世充,没想到自己比王世充更早一步落入敌人手中。

围城打援的极致,大概也就是如此了吧。

虎牢关之战可说是唐朝开国之初非常经典而且精彩的战役,经此一战,唐基本上平定了天下。

押解到长安之后,窦建德被李渊直接杀掉了,因为他没有得到李世民的许诺,李渊杀起来也就没什么顾虑了。

可惜窦建德屡战屡胜,最后败在了一个远比自己年轻的人手中。

另外,想说说我对虎牢关一战的看法,如果凌敬的建议被采纳又如何呢,窦建德能赢吗?暂时将这个放一放,先说一下当窦建德没来支援王世充的时候,王世充一定这样想过:窦建德来了就可以摆脱困境了。

当唐、夏尚未开战之时,有谁能预言到后来的这个结果?当时的情况是,唐、郑相持已久,无论谁的日子都不好过,而夏军无论怎么说都比他们的情况好些,而且还是在新破孟海公之后,士气高涨‐‐虽说这也容易导致骄兵,而从夏军后来的行动中看到,他们还是很小心的,甚至占着人数上的优势,都不敢轻举妄动,因此夏军最后失败,&ldo;骄兵&rdo;这一条基本可以免谈。

我想要在当时投票的话,很多人都会投夏而非唐胜。

而人数上的问题,中国从来就不乏以少胜多的战例,但当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此,否则哪里又有什么&ldo;著名的以少胜多战例&rdo;这样的说法?以少胜多毕竟还是少数。

当夏军浩浩荡荡奔赴而来的时候,便是主帅李世民,心里都未必没怕过。

这是人之常情,要是真不怕的话,那才是有了问题。

但李世民性格上超常的地方,也就在于他更坚忍。

自然,如果战败了的话,这个词就多半要换成了固执或是其他的词了。

其实有才的人多半都很固执,刚愎自用的多,虚怀若谷的少。

李世民后期的纳谏则另当别论。

当此之时唐军之中有人劝他回军,其实这绝对是正常思维,而主战派的意见则有些超常了,在常人眼中用疯狂来形容都不为过‐‐也对嘛,李世民的确是天才,天才都有点疯狂。

如果一旦撤军的话,对于唐来讲损失太大了,白来一趟不说,花费这么大的力气却什么便宜都得不到。

李世民决定分兵拒之,绝非是忽略自己的劣势而贸然出兵,如果有兵的话相信他一定不会只带三千多人,只是当时能分出来的有限,而且又是要争分夺秒地去争虎牢关,哪还顾得上这些?只要占得虎牢关,再慢慢派人来支援也不晚。

因而这三千人可说是先头部队,后来当然是有援军的。

但是最后唐夏比例又是多大呢?如果是一万对十万,相差比例这么大,任谁都会有所怀疑的。

但若说以一对十则必败,即&ldo;一&rdo;的一方胜利概率是零也未必(概率论中几乎没有零概率的事件。

比如抛硬币,只要硬币没做手脚,是正是反概率都不会是0和1),即使你认为有十足的把握,也只能说概率很小而已。

因为从理论上讲,什么都是有可能的。

比如平地摔跤,本人就曾摔过,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不信。

相邻小说
我真不是门派巨孽  诡秘道人  通灵法医  我左手是恶魔  疯狂升级系统  方士的历史  臆想领域  我为什么打老婆  拾刀行  重生之超级萌妻  去异界打炉石  重生之星际小药师  耀世以火  我打凡尘而来  神仙传承  总裁我想给你生包子/代孕风波  女尊之嫡幼女  用尽余生爱你  傲娇师弟的正确用法  快穿甜宠:傲娇男神你好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