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8章

现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仍然有这种腔调,它所传达的就是居高临下,俯视众生。

那时还有一种以赵树理为代表的民间土语,主要是所谓的山药蛋子语言。

但是文革后的陕北作家似乎已经不再用了。

还有孙犁的那种所谓的清纯的语言,实际上是美文传统,只红了一阵,就被泛政治化的语言吞没了。

新时期的一大批右派作家、知青作家的作品就是这种泛政治化语言的延续,只不过多了刘白羽式的抒情和美文。

《重放的鲜花》之后,一批右派作家如日中天,加上他们受过苦,就觉得我们有资格向大众向社会宣布真理。

后来呢,大家发现这种语言不行了,语言便开始了分化。

像你的那种口语,寻根派的那种美文,张承志的那种抒情加美文。

从八十年代获奖的作品看,要么是右派作家的真理训词,要么是美文。

钟阿城的三王走的就是美文的路数。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美文从古代开始就在根子上有问题。

这种美文把语言变成一种虚飘的东西,可以把人世的苦难、内心的挣扎全部抹平,等于是用一朵玫瑰装饰伤口,当然这玫瑰可能很漂亮,但不是长在土里的玫瑰,而是人工培植的专门用来装饰伤口、丑陋的玫瑰。

这种虚饰的作用与泛政治化语言的大抒情是同一种东西。

周作人的小品文可以把他当了汉jian,受到全民族的唾骂之时内心挣扎抹得天衣无fèng,好像他一直在游山玩水,溜鸟赏月。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孙犁的文字,都属此类。

这种中国式的美文也可以与日本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的那种美文相对比。

日本人是有一种文字传统,唯美主义的物之哀,但这种唯美主义的文字底下的那种东西极为惨烈而狰狞,特别是三岛的《金阁寺》,敏锐细腻的文字都透出那么尖锐的锋芒,人与世界的难以交流,对美的仇恨,对死的渴望。

再看阿城等人的东西,他们的美文表现的是那种老庄式的超脱人格。

有一个女作家的语言是例外,就是湖南的残雪,怪、冷,语言中有种冷彻骨头的怪笑。

她的人物都是心理上特别阴暗的那种。

她的作品呢,受卡夫卡影响,她经常写点关于卡夫卡的东西,一九八五年吧,她的第一个中篇《苍老的浮云》在《中国》上发表,这之前曾在北京作为手抄本流传。

我觉得她是得了点卡夫卡真传的作家。

王朔:我看她最近写一些东西还是那样的,写一个火车上的事,荒诞的、怪异的。

我觉得每一个成了名的作家,总要有一二样真东西,它不是瞎蒙的。

我看过的这些出了名的作家,就是觉得柯云路是瞎蒙事的,没写过什么太高的东西,后来他就写报告文学了,在传统的老古董中云山雾罩的,其实什么也没有。

剩下的作家,大部分都有一二下子,我觉得说哪个作家有多么好也说不上。

你说他有的作品好,大部分作品不是总那么好,还说得过去。

大部分写家呢,我都觉得他或她的成名作好一点儿,后来越写就越水了。

实际上,我觉得成名作之后的水是普遍现象,他个人缺少一种动力或内在的力量。

这是瞎猜了,很难说的。

你觉得张承志那种语言是哪一路的?他也很强调美文。

老侠:张承志等一批知青作家的语言,是那种美又加大抒情的东西,杨朔、刘白羽、贺敬之等人留下的痕迹在他们的作品中特别明显。

他们的这种文字和他们想用这种文字表达的,实际上与王蒙等右派作家是同一套路数,即粉饰苦难,黄土地的浪漫情怀,像张承志的《黑骏马》、《北方的河》,梁晓声的《今夜有暴风雨》,王安忆的《本次列车终点》,包括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要么把知青和农村生活浪漫化,甚至柔情化,知青的生活多么淳朴,人民的怀抱多么宽厚温暖,青年人的志向多么纯洁高尚。

要么是回城后的失落,在大城市的茫茫人海中不知所措,不知所归。

相邻小说
千万别把我当人  过把瘾就死  佛系宠妃  考骨纪之北疆生死契  我有特殊的高冷技巧  爱情一直在经过  无上真魔  貔貅幼崽三岁半[穿书]  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重生之血腥荣耀  天问  我原来是个神经病  永恒圣王  我在六个师兄面前咸鱼  念念难忘  赖小姐与她的颜先生  顽主  吾家娇女  动物凶猛  重生之良缘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