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14章

同古代无数杰出的建筑大师和艺术家虽然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却没有为后世留下自己的名字一样,发掘队员同样没有在墓室中找到这位丹青高手的名字。

只是在门坎后部的顶门石l发现了一方用卵石做成的墨砚,墨砚之上放置着一小块砚石,砚石的表面尚沾有黑中泛红的颜料,经现场鉴别,这种颜料和绘在墙上的卷云图案的颜色相同。

由此可见,这方卵石墨砚就是绘制墓室图案的工具之一。

按正常的制度和规律,顶门石之上是不会存放这种器物的,这种颇有些反常的器物遗存,是否是当年那位画师在画完石壁上的图案后,由于一种意外的原因匆匆忙忙地走出墓室,而仓促间遗留在这根顶门石上的?或者还有其他的原因?由于缺乏更充足的沦证。

发掘人员只好作为一种猜想暂时将这个问题存留了下来,以待日后研究。

因为此时他们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清理墓室中其他的文物。

清理工作按原定方案有条不紊地进行。

就出土的器物看,整个前室的随葬物布置比较简单,除清理出的大铜鼎、玉佩饰、玉璧和石砚等较明显的文物外,发掘人员又在墓室的东侧发现了一殉人的棺具遗痕,殉者的骨架、棺具早已腐烂如泥,仅见一片板灰残痕。

在这片板灰痕的南北两头,分别有一把铁刮刀和环首铁刀,两者相距12米。

在两把铁刀之间,排列着一组工佩饰,尽管穿结的织带早已腐朽无痕,但那散落的玉璧、玉环、玉磺和一件婆金的铜环等器物,由北而南形成一条明显的直线。

从出土的位置看,这串组玉佩饰应是覆盖在殉葬者身上的。

就在这组玉佩饰的一个大玉璧旁,发现了一方铜质印章,印为方形,龟钮,阴刻篆文&ldo;景巷令印&rdo;四字,长宽均为24厘米,重2797克。

考古人员据此推断,这方印就是殉葬者本人生前所佩戴的实物。

据后来研究,印章上的&ldo;景&rdo;字为&ldo;永&rdo;字同音通假,&ldo;景巷令&rdo;即&ldo;永巷令&rdo;,汉代设永巷令这一官职,以宫中的宦者充任,专门掌管皇后、太子的家事。

由此可推断墓中的这位殉葬者,生前当是南越国王室的&ldo;景(永)巷令&rdo;。

墓主死后以&ldo;景(永)巷令&rdo;与漆木车模型同殉了。

因为,在墓室内靠西边的地方,还发现了一具木车模型的残痕,车的铜铁构件散落到前室后部几处,几乎占了墓室56的面积,本来不算太大的木制模型车,其散落的部件竟占据了如此之大的空间,这个明显违背常规的纷乱布局,引起了考古人员的注意。

显然,这具木制模型车在人葬之后曾经大面积地移动过,这个异常现象使问题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大家知道,墓中的随葬品应是在关闭墓门之前就全部放人其中了,也就是说放殉葬品在前,关闭墓门在后。

既然墓门已闭,盗墓贼又始终未进人这匿藏了2000多年的墓室之内,这具木制车又何以会大范围地移动呢?是木车自身的原因,还是与人为的外力操作有关?司马迁的《史记》在描述秦始皇陵墓时,曾有&ldo;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大事毕,已藏。

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rdo;。

稍后的《汉书》也相差不多地这样记载:&ldo;石棒为游棺,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袅雁……&rdo;从以_l记载中可以看出这样两个事实:一是秦始皇的陵墓中,有一些器物在关闭墓门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还能够运动;二是许多工匠被活着关闭于陵墓的外室之中。

如果广州象岗山古墓也像秦始皇陵一样作如此安排,或许这辆木制的模型在安葬后本身可以移动,即使不能移动,那被活着关闭于墓室之中的工匠或不同身份的殉葬人,不可能立即死去,在弥留之际,极度的恐惧和求生的欲望会使他们在漆黑的墓室中呼天抢地、捶胸顿足、四散奔逃…在这短暂的大混乱中,由于人群的冲撞和踢踏,墓室中器物的移动也是极有可能的。

但是,让发掘人员无法理解的是,象岗山古墓的规模和形制,显然无法跟千古一帝秦始皇那旷古绝伦的浩大地宫相匹敌,不可能安置封闭墓门后仍能移动和奔跑的木车模型,而从散落在墓室中的简单的铜铁构件看,木车模型在安置后自己移动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惟一可能造成这种局面的当是墓室中的那个殉葬人,不过从地上遗留的木板灰痕看,这个殉葬人不是活着被葬人墓室,当是在事先死亡之后,由棺具盛装安置于墓室之中的。

若让一个死人去推动木车,除了善于幻想和制造迷信故事的人之外,每一个具有科学头脑的人都是不会相信的。

既然这具木车自己不会移动,而人为的可能性又被排除,那么这木车显然移动过的事实又作何解释?难道这阴间的世界真的有鬼魂在活动?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考古人员终于发现了木车移动的秘密。

原来,这个墓室中曾多次渗人地下水,尽管每次积聚的深浅程度不同,但从四周的石壁上仍能隐约分辨出这个现象残存的遗痕。

而从散落的铜铁车饰构件来看,虽然所占范围很大,但一些主要构件如害、铜、舆饰等都同位于一条线上,且木车的衡木饰在前(南),伞盖饰倒落在后(北),这均与木车的各部位置相符。

由此可以推断,这具漆木车的模型在被积水浮起后,曾往后(北)漂移过,待年久日深木车腐朽后,那些铜铁构件就随之四散掉落了。

相邻小说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下)  吃肉的狐狸不好养  武意  苏断腿!病娇反派大佬又亲她  惊宋  最佳女婿  加倍宠爱  来自新世界  梦踪道影  意外怀孕后:薄总他真香了  医品风华  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  是心跳说谎  [综]头号炮灰  我的同桌果然有问题  机器警察  盗亦有道之心盗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头号娇娘  娇妻入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