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31章

大约从商周时代开始,政府中已经设有专门管理织造的官员。

据《周礼》记载,周代有&ldo;典丝&rdo;之职。

丝绸的品种也大为增加,见于文献记载的有增、帛、素、练、纨、缟、绢、绮、罗、锦等。

在织造方法上,既有生织、熟织,也有素织、色织,面且有多彩的织物&ldo;锦&rdo;。

河北革城台西村商墓出土的一批铜器中,有一件铜触上残留一些丝织物的痕迹,能辨认的有五个类别,即纵、绢、纱、罗、当。

丝织品的织法也日益繁复精致,除平纹以外,还出现了斜纹、变化斜纹、重经和重纬组织及提花技术。

瑞典远东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中国商代青铜械,上面粘附着平纹底上加织菱形花纹的提花丝织物的痕迹。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商代铜器和玉器上,也粘附有丝织物,其中一件为平纹底,上织斜纹花、回纹图案,每个回纹由25根经线、28根纬线组成。

回纹的外围线条较粗,自然地成为一组几何纹骨架,图案对称、协调,层次分明,做工精巧。

该实物再一次说明当时已经具有多综片的提花机,能够织出复杂华美的提花织物。

这种提花技术的应用,是中国古代在世界纺织技术发展史上的一大贡献。

正因为有了以上的纺织技术,早在公元前5、6世纪,中国美丽的丝绸就传到了欧洲,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月护王的一位大臣在《政论》一书中,就记载了公元前4世纪中国丝织品向印度运销,印度商人又把它运到欧洲的事。

那时希腊、罗马等国以古代西伯利亚地区的一个专作贩卖丝绸生意的部落&ldo;赛里丝&rdo;代称中国‐即&ldo;丝国&rdo;之意。

一位罗马作家曾赞美说:&ldo;丝国制造宝贵的丝绸,它的色彩像野花一样美丽,它的质料像蛛网一样纤细。

&rdo;据考证,&ldo;赛里丝&rdo;名称应当与&ldo;丝&rdo;、&ldo;绮&rdo;等与丝绸有关的汉语发音有关,西方人知道赛里丝的时间最早约在公元前5至前4世纪,据说公元前416一前398年,在波斯宫廷做医生的希腊人泰西阿斯最早提到赛里丝的名称。

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在东征时,于公元前329一前323年间直抵阿姆河上游叶赫什河旁的霍阐,在今阿富汗境内筑有巴尔克城和希拉特城,在那里征伐的亚历山大部将尼亚科斯和奥尼西克里特当时就已知道,再向东行进便是赛里丝了,正当这支大军欲继续东征时,偏偏亚历山大病重,这些东征的希腊军人,不得不退至西亚地区,从而失去了了解中国的良机。

生于公元前130一前87年间的阿帕洛杜勒斯曾记述说:巴克特里亚欧多台墨王的领土在公元前201年已扩展到了赛里丝,不过所见的赛里丝人碧眼红发,或许都是西域人。

根据各种传闻,西方人开始在他们的著作中描绘中国,公元前1世纪,古希腊地理学家兼历史学家斯特拉邦在其17卷的《地理书)中称中国人&ldo;将亚麻皮弄细而制成丝绸&rdo;。

同一时代的罗马诗人维吉尔(公元前70一前19年)在其《农耕赋》中说:丝是某种树叶经过梳理后采集的细线。

许多西方人甚至想象赛里丝人长寿,每人可活200岁以上。

许多年过去了,经过坚持不断地打听,欧洲人终于得知,丝是一种从树上采来的&ldo;羊毛&rdo;。

相邻小说
来自新世界  医品风华  吃肉的狐狸不好养  加倍宠爱  [综]头号炮灰  我的同桌果然有问题  苏断腿!病娇反派大佬又亲她  我只有两千五百岁(下)  娇妻入瓮  穿成反派世子爷的亲妹妹  盗亦有道之心盗  头号娇娘  惊宋  是心跳说谎  机器警察  意外怀孕后:薄总他真香了  权与血——明帝国官场政治  武意  最佳女婿  梦踪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