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74章

只是到了1961年由于李敖文章的大量出现,才使《文星》日益引人注目。

李敖,1933年4月生于哈尔滨,1936年随全家迁至北京,从小就养成读书、买

书、藏书的癖好,小学六年级时即为自己布置了一个小图书馆,遍读《中山全书》、

《我的奋斗》,还读了大量的左派书报,如《新华日报》、《观察》等。

1949年4

月,14岁的李敖带着500多本藏书,随全家迁居台湾,跳班考入台中一中读初二。

在台中,他读书更加勤奋,在书库里泡了四年,渐之对台湾教育制度感到不满。

高中时,因反感台湾中学制度,高三只念了十几天,便自愿休学在家,继续广泛读

书自学。

1954年夏,李敖以同等学力考入台大法律系,读了不到一年便又自动休学,

不久再考入台大历史系。

对于台大,李敖备感失望,于是只好&ot;自由自在自己读书&ot;

台大历史系毕业后,服完兵役,1961年夏进入台大历史研究所工作。

李敖自称是一个有&ot;宗教狂热的人&ot;,这种狂热包含着某种犬儒式的愤世嫉俗

他极度厌恶在传统伦理教育下滋生出来的好好先生、和事佬以及等而下之的好色

之徒、巧宦、走狗、奴才、文警和小人。

基于对传统和传统势力的厌恶,李敖决定

&ot;在环境允许的极限下,赤手空拳杵一杵老顽固们的驼背,让他们皱一下白眉,高

一高血压。

&ot;

1961年,李敖的《老年人和棒子》一文在《文星》杂志刊出,引起全岛轰动,

《文星》亦声誉大增,一跃成为台湾知识界最有影响的杂志,主编和肖孟能夫妇亦

对李敖表示赞赏。

很快,李敖的大量文字见之于《文星》,他大声呼喊全盘西化和

自由主义,拉开了重塑胡适形象的序幕。

他在批评胡适的保守主义,肯定其全盘西

比思想的同时,提出超越胡适,并把抨击的矛头对准了传统文化和传统势力,这就

引起了国民党政权的不安。

李敖以愤世嫉俗之笔抨击传统,嘲讽国民党&ot;好谈道德和正统&ot;,却&ot;挂羊头,

卖狗肉,而且狗肉也是当作羊肉贩给别人吃,自己吃美援。

&ot;李敖批判僵尸思想在

台湾社会借尸还魂,政府空喊选贤任能,却无合理的投票法,喊&ot;不必藏于己&ot;却

&ot;屯积居奇的奸商比谁都多。

&ot;李敖从否定&ot;传统&ot;,继而发展到否定&ot;道统&ot;,

相邻小说
我就是想撩你[网配]  对面  铁凝散文随笔  闹学记  午后悬崖  再爱  乔木何许  够种  永无止境的怀抱  棉花垛  破案有理  皇后娘娘早上好  宠妻,婚然天成  不如你送我一场春雨  谢谢你离开我  思念里的流浪狗  [综漫]当太宰穿成宇智波  婚变  红桶饲养指南[综英美]  情人无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