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4章

反对历史主义或者说历史决定论的波普尔反复阐明历史没有意义、没有目的,当然他同时也指出,&ldo;尽管历史没有目的,但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目的赋予其上;而且,尽管历史没有意义,但我们能够给予它以意义。

&rdo;换言之,正因为历史没有意义,所以才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

他说,自古以来,只有英雄、&ldo;主角&rdo;有资格进入历史教科书,&ldo;而无数的、和那些少数人一样有价值的人,总是被历史遗忘,或许他们才更有价值。

&rdo;

放在文明转型的背景下考察,以胜败论英雄者,以暴力和计谋受到欢呼和膜拜者,给历史提供的往往是负数,而不是增量。

我更关注那些真正推动了文明进步和社会转型的开创性人物,他们散布在各个领域,未必是强势者,但他们的出现是为历史做加法,不是做减法的,他们才是历史的增量。

我把这一思考称为&ldo;历史的增量观&rdo;。

在这一尺度下,谁是历史的主角?光是说人民,太抽象了,人民毕竟是由具体的个人组成的。

我相信,真正的主角是那些默默耕耘、推动社会进步的人。

如果说王朝的兴衰、战争的胜负、权力的消长进退都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那么在大地上不倦耕耘、种瓜种豆的人,相对而言,他们能收获什么,有着更大的确定性和必然性,他们能在更大程度上把握自己,尽管大的历史环境影响着他们,甚至主宰着他们的命运,包括虐杀他们的生命,但他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们在面对这个世界时,面对自己的生活时,更为从容而镇定,他们所耿耿于怀的不再是水泊梁山的交椅,也不是指向金銮宝殿,他们是创造文明、推动文明的基本力量。

一句话,他们是有思想的芦苇,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思想获得人生的意义。

他们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或知其可为而为之,不问收获,但问耕耘,他们做的是播种的工作。

在近代中国转型期,他们在多个层面付诸了实践,政治制度层面,从维新变法梦到君主立宪梦,再到宪政民主梦,一个接一个的梦都破灭了。

思想精神层面,他们引进不同的思潮、学说、主义,在千年不变的儒、道、法等话语之外,他们引入了陌生的新因子,尝试和实践,喜悦和欢欣,失败和无奈萦回至今,烟云不散,是金子最终还是会发光的。

在社会、经济层面,他们拓展出了教育、科学、出版、新闻、实业、金融、企业等一个个全新的领域,这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实绩。

这些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之间相互交叉、重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古代向近代的转型,不光是一种制度的转换,而且是思维方式、语言方式乃至生活方式的转变,千年不动的以农村、农业为基础的旧有社会结构,开始转向以城市、工商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结构,这中间带来的变化、痛苦都是古人难以想象的,转型的艰难更是无法预言的,据说能预知王朝兴衰循环、刀兵浩劫的&ldo;推背图&rdo;、&ldo;烧饼歌&rdo;正在失灵。

1841年,杭州这方水土养育的一代才人龚自珍猝然离世,他生前已呼吸领会到旧文明的衰亡气息,直接提出了&ldo;衰世&rdo;的概念。

1949年,&ldo;时间开始了&rdo;,生在杭州、长在杭州的燕京大学创始人司徒雷登黯然告别他热爱的中国。

西湖真是浓缩了一部激荡的百年史,我很想把这本书叫做&ldo;西湖版&rdo;百年中国史,就是试图以西湖为平台,围绕着西湖边走过的、与西湖有关的人事重新认识这段风雨苍黄的历史,这一百多年的中国正处于摆脱&ldo;衰世&rdo;的进程中,怀抱各种梦想,在这块古老土地上播种的民族精英们,他们的全部努力都是为了文明转型,使老中国早日步出&ldo;衰世&rdo;,迈入一个&ldo;不拘一格降人才&rdo;的新文明时代。

他们做的一切,无论成败都已在西湖边定格,他们身后的墓址、故居和一切文字都已成为百年见证。

湖山虽好,如果不是因为这些先人的足迹、眼泪和欢笑,他们的热血、智慧和辛劳,那也不过是我们闲来休憩之所,不会有兴亡之慨,不会有物是人非之叹。

西子湖头,曾来过多少权倾一时的公侯,叱咤风云的军阀,从卢永祥到孙传芳,从张静江到蒋介石,还有类似杜月笙、王晓籁等流氓大亨都曾在西湖边圈地建别墅,南山路到北山路到处是摩肩接踵的别墅,&ldo;澄庐&rdo;、&ldo;静逸别墅&rdo;、&ldo;青白山居&rdo;、&ldo;九芝小筑&rdo;……我更有兴趣的不是这些人,在文明史的视野中,在增量历史观下,我注视的是生前并无显赫权势的龚自珍、胡适、竺可桢,一笔在手的邵飘萍、史量才……正是他们才把一个老大民族带入了近代文明社会。

他们才是真正推动历史的人。

一部通向希望之门的中国近代史,实际上是他们书写的。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近代中国的转型是从张元济、蔡元培、张謇、汪康年等人开始的,这一代读书人都是自科举之路走上来的,他们是进士、翰林甚至状元及第,但他们在20世纪前夜告别朝廷,转向社会,成为出版家、教育家、实业家、报人,这是一个全新的变化。

在他们之后,随着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派留学,一个新型的知识阶层在中国破土而出,他们各走各的道路,拓展出了新的社会自主空间,建立起新的尺度。

相邻小说
青春正传  梅兰芳自述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1+1  梅兰芳和孟小冬  张岪与木心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全能影后宠萌夫  安然时光顾  乱时候,穷时候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竖瞳  干爹养成系统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梅兰芳画传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玉都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