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6章

青年梁启超说,19世纪末,当时代变革之际,向往新学的读书人几乎人人都经历过一个崇拜龚自珍的时期,他自述在南国花城初读龚自珍文集,&ldo;若受电然&rdo;。

这种内心深处的强烈震撼,如同一百年后我初读哈维尔文集的体验。

龚自珍的表述方式、概括力,对时代的穿透力,他提出深刻命题时的举重若轻,他的敏锐,他的风流洒脱的精神气质,他鹰隼般锐利的目光,使他穿越了那个时代花团锦簇的表象,看到了本质上的糜烂、平庸和无聊。

他要唱出自己的歌,尽管歌声里依然弥漫着农业文明的气息,这是他无法超脱的宿命。

但他郑重而明白地提出了告别&ldo;衰世&rdo;和&ldo;自改革&rdo;等至为重要的题目。

如何告别?如何改革?他还来不及思考。

在这一点上,和他同时代的魏源(只比他小2岁,但活到了1857年)向前跨了一步,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魏源在编撰《海国图志》时提出的&ldo;师夷长技以制夷&rdo;,今天看来也许算不上什么,但在那个时代无疑是最先知的见解,可以说直接影响了洋务运动乃至维新运动。

1858年,兵部左侍郎王茂荫上奏皇帝,将《海国图志》&ldo;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之可御&rdo;。

也就是希望清廷将这本书当作救国良方。

22岁的康有为对西方发生兴趣,就是从阅读《海国图志》、《瀛寰志略》这些书开始的。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认为,林则徐译西报、魏源编《海国图志》&ldo;实为变法之萌芽&rdo;。

龚自珍和魏源,确是中国人睁开眼睛看世界的第一波,虽未构成一个澎湃的浪潮,却留下了抹不去的印痕。

它使中国人第一次对世界有了新的、较为全面的认识,传统的&ldo;天下观&rdo;打破了,中国居世界中心的虚妄感幻灭了。

近代的帷幕就是由这两个科场不得志的读书人揭开的。

他们有限的思想资源,电光火石,尽管照不亮幽暗的专制长空,却留下了极为可贵的火种。

龚自珍慷慨论天下事,开一代风气,隔代影响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等戊戌一代最优秀的人物,而且影响了更晚的苏曼殊、柳亚子、鲁迅等人。

他对后世的影响主要还不是自成一家的文章、诗词,而是思想上的震撼和启迪。

表面上一切貌似盛世,举国上下醉生梦死,又有几个人像青年龚自珍那样感受到大厦将倾的&ldo;衰世&rdo;气息,有几个人察觉了&ldo;将萎之花,惨于槁木&rdo;,那个时代,也许只有他的笔下才会出现这样的句子:&ldo;日之将夕,悲风骤至,人思灯烛,惨惨目光,吸饮暮气,与梦为邻,未即于床。

&rdo;

从龚自珍到苏曼殊,承接他们前面纳兰容若的词和黄仲则的诗,一样敏感地呼吸到了末世的空气,一个庞大的专制王朝呼啦啦即将倒塌,所以,他们唱出的乃是末世的挽歌。

1816年,龚自珍只有25岁,他的文章议论放在整个近世思想史的平台上却足以光芒四射。

康有为推许龚自珍的散文&ldo;清朝第一&rdo;,恐怕主要不是指文采。

年轻的谭嗣同对龚自珍和魏源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千年暗室,龚、魏诸人才算得上是真才。

龚自珍有诗:&ldo;五十年中言定验,苍茫六合此微官。

&rdo;在他身后50多年,果然发生了甲午之战,泱泱大国被邻邦小国击败,举国震惊,由此引发维新变法的热潮。

杭州是龚自珍的故乡,他的先人随宋室南渡,先到余姚,再迁杭州,到他这一代在杭州定居已有400年,他的《己亥杂诗》中有&ldo;家住钱塘四百春,匪将门阀傲江滨&rdo;的诗句。

龚家至少从六世祖起,世代为官,从他祖父、父亲到他这三代,居京官百年之久。

杭州马坡巷是他的出生地,1839年回乡时他曾写下&ldo;马坡巷外立斜阳&rdo;一句。

斯人已去,如今的&ldo;龚自珍纪念馆&rdo;并不是他当年住过的老屋,只是他家附近幸存下来的一处清代旧宅。

马坡巷离西湖近在咫尺,西湖是龚自珍儿时熟悉的地方。

在他童年时,月朗星稀的春夜,梳着双丫髻、穿着淡黄衫的他,在西湖六桥凭阑吹笛,唱起苏东坡的《洞仙歌》,观者无不惊讶,有人还写出了《湖楼吹笛图》记其事。

那时他不过十来岁。

1812年,他21岁,新婚蜜月,曾和妻子泛舟西湖,并作词一阕《湘月?天风吹我》,其中有&ldo;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rdo;、&ldo;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rdo;等句子,既有满腹的抱负,也传达出幽怨的气质。

箫、剑是他一生的爱物,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是他抒情的中心词之一,之后不断出现在他的诗词中,成为他传达内心世界的一个精神道具。

1814年春天,年仅23岁的他就经历了丧妻之痛,他把亡妻的灵柩归葬于西湖茅家埠。

春夏之交,他泛舟湖上,忆及前年和妻子同游情景,伤怀不已,用相同的词牌写下《湘月?湖云如梦》。

他的诗词总是笼罩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感伤和忧患,即使是想传达内心的豪情,也总是与隐痛、不平纠缠在一起。

&ldo;来何汹涌须挥剑,去尚缠绵可付箫&rdo;、&ldo;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rdo;、&ldo;气寒西北何人剑,声满东南几处箫&rdo;,&ldo;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萧心一例消&rdo;、&ldo;沉思十五年中事,才也纵横,泪也纵横,双负箫心与剑名&rdo;……这样的句子在他的诗词中伸手可摘,随处可见。

相邻小说
梅兰芳自述  乱时候,穷时候  梅兰芳画传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干爹养成系统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全能影后宠萌夫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梅兰芳和孟小冬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1+1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青春正传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竖瞳  张岪与木心  安然时光顾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玉都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