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8章

1819年,龚自珍的朋友庄绶甲担心他以文惹祸,劝他删掉文章中锋芒毕露的观点,&ldo;常州庄四能怜我,劝我狂删乙丙书&rdo;。

显然他没有接受。

同样劝说他的朋友很多,到了1841年,甚至连他的同道、与他齐名的魏源也写信劝他:不要在酒酣耳热之际放言无忌,以免遭到不测之祸。

言辞恳切,完全出于对老友安危的担忧。

魏源深知老友的文章关怀现实,不是书斋中的无病呻吟,即使他的诗也多有忧患意识。

他们所处的时代,正是大变动的前夜,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前夜。

英年早逝、富有史识的张荫麟说,龚自珍属于那种&ldo;先天下之忧&rdo;的志士,上下古今,经国纬民,痛哭流涕,&ldo;以开创风气为己任&rdo;。

胡适说自己最喜欢的就是龚自珍&ldo;但开风气不为师&rdo;这一句。

面对旧文明无可挽回的衰落,他感叹、他呼喊、他寻找,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时代转型的迹象,也并未作出全新的创造。

但他知道,&ldo;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rdo;。

1838年,龚自珍曾经想随林则徐南下广东,参加禁烟行动,因&ldo;事势有难言者&rdo;而未成,他送给林则徐一篇《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及砚台一方,砚台为一紫端,背后刻摹了王羲之的&ldo;快雪时晴帖&rdo;。

林则徐珍视这方平淡无奇的砚台,一直珍藏在身边,随同他风雪万里,并亲笔在背后草书两行:&ldo;定庵贻我时晴研,相随曾出玉门关。

龙沙万里交游少,风雪天山共往还。

&rdo;落款&ldo;林则徐&rdo;。

这是林在陕甘与新疆途中所刻。

龚自珍以&ldo;快雪时晴&rdo;作砚铭赠别林则徐,就是希望林能像&ldo;快雪时晴&rdo;一样雷厉风行地革除积弊,使中国早日出现&ldo;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rdo;的局面。

林则徐南下途中读了龚自珍赠别文章后写信给他:&ldo;责难陈义之高,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

&rdo;林则徐比龚自珍年长7岁,与龚父是同僚,他们早就认识。

1839年,在京城居住了近20年后,对宦海深为厌倦的龚自珍辞职南下。

4月23日黄昏,他不带眷属,独自一人,雇车两辆,其中一辆载着他的百卷诗文,悄然离开北京。

路经扬州时,他曾与魏源见面。

船过镇江,在北固山下遇到乞求降雨的赛玉皇迎神大会,玉皇、风神、雷神俨然,祷词万数,朗诵声不绝。

认识他的道士再三请求他作一首祈雨的青词,他推辞不过,写下了本文开头&ldo;九州生气恃风雷&rdo;那首著名的七绝。

在镇江到江阴的船上,他读陶渊明的诗,有感而发,赋诗三首,其中一首说:&ldo;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

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

&rdo;回到故乡杭州不久,他陪同父亲去看过八月十八日、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潮。

自1826年离开杭州北上,他已有14年未回家了,他感慨地写下了&ldo;踏遍中华窥两界,无双毕竟是家山&rdo;的诗句。

世事沧桑,变化真大,亲朋中已有不少人离开人世。

相邻小说
全能影后宠萌夫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梅兰芳自述  1+1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竖瞳  青春正传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安然时光顾  乱时候,穷时候  玉都佚事  梅兰芳和孟小冬  干爹养成系统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  梅兰芳画传  张岪与木心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