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例:UC浏览器、QQ浏览器)
铅笔书屋手机版网址 qianbishuwu.com

第27章

举国同悲,普天共愤,眼泪和愤怒铺天盖地,从上海到北京,整个中国都为他的死感到悲痛,包括嫉恨他的人那一刻甚至也感到了失去对手的痛苦。

对世事似懂非懂的小学生都在班上传观他被刺的照片印本。

当时只有11岁,在常州冠英高等小学读书的程沧波回忆,国文教员给他们出了一个作文题目就是《祭宋渔父先生》。

多年以后他还觉得老师真荒唐,怎么叫小学生作祭文,他根本无法体会老师那一刻内心的怆痛。

宋教仁之死,引起一浪高一浪的抗议,从民间到国会,从报纸到集会,最后孙中山、黄兴仓促发动&ldo;二次革命&rdo;,以武力反对袁世凯,就连流连于水光山色的和尚苏曼殊都坐不住了,他在西子湖头愤然写下《释曼殊代十方法侣宣言》(后称《讨袁宣言》)。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我之喜欢苏曼殊,先是这位&ldo;行云流水一孤僧&rdo;的诗句,以后看到他那些感怀身世的小说,在新旧文学的交汇点上,他哀怨动人的伤感文字,他悲剧的故事,无疑吸引并影响了年轻的一代。

我把他的诗和小说都看成农业文明走向衰落时的挽歌,它不是田园牧歌式的优美如画,也不是革命的高歌猛进、慷慨激昂,他的调子常常是忧郁的,仿佛有着无尽的惆怅,以后在郁达夫的作品中我们依稀能找到一点苏曼殊的影子。

作为过渡时代的人物,苏曼殊在文学史上、乃至辛亥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富有个性的痕迹。

1898年,苏曼殊少年时代即东渡日本求学,先后进过横滨的大同学校、东京的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等学校,过着清苦生活。

为了节省火油费,他晚上不点灯。

在日本,他参加过&ldo;青年会&rdo;&ldo;拒俄义勇队&rdo;&ldo;军国民教育会&rdo;,踏上了反清革命的路。

为此他不惜与资助自己的表兄闹翻。

1903年9月,他回到上海,写信给表兄,表示&ldo;今日黄浦投江死&rdo;,实际上是与表兄决裂。

此时正是&ldo;苏报案&rdo;发不久,他在苏州吴中公学教书,给章士钊等人办的《国民日日报》写稿,翻译了雨果的《悲惨世界》,成为最早将雨果作品译成中文的中国人。

他一直有两面,一面是&ldo;芒鞋破钵何处去&rdo;的自我流放的心态,一面又敢于反抗社会黑暗、向强权说不,留下了&ldo;易水萧萧人去也,一天明月白如霜&rdo;的诗句。

他不断地流浪、自伤,始终没有找到自己的理想出路,与他同时代的好友陈独秀、冯自由、柳亚子他们不同。

当苏曼殊死时,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已大放异彩,其本人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成为举国青年的偶像。

这当中诚然有苏曼殊自身的性格原因,比如敏感、脆弱、自卑等,这些都与他童年的遭遇有关。

坎坷的身世、后娘的苛待、畸形的家庭环境对他的伤害太深,他摆脱不了那种阴影。

1903年冬天《国民日日报》停刊,苏曼殊带着好友到香港找《中国日报》的陈少白,受到冷遇,生计无着,愤而削发为僧,从此以和尚自称。

相邻小说
青春正传  竖瞳  全能影后宠萌夫  安然时光顾  小哥儿异世慢生活  梅兰芳自述  少不读鲁迅老不读胡适  (三生三世同人)东有华光,凤舞九天  爆笑田园:农家小地主  被影帝抛弃后我C位出道了  黑化管家的守心准则  乱时候,穷时候  梅兰芳和孟小冬  玉都佚事  张岪与木心  搏一搏,男神变老婆  梅兰芳画传  干爹养成系统  1+1  蒙古另类史:超级帝国